-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上 篇
第一章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 ,天地之始 ;有
名 ,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 以观其妙 ;常有 ,欲 以观其徼 。此
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译文 】
可 以用语言表达 的大道 ,就不是永恒普遍 的大道 了;可 以称说的
名称 ,就不是永恒普遍 的名称 了。没有名称是天地 的开始 ,产生 了名
称是万物 的本源 。所 以要常常体悟虚无 的境地 ,来观察道 的奥妙 ;又
要常常置 身于实有 的境地 ,来观察道 的运化裂变 。虚无与实有都是
从大道 中生 出来 ,只不过是名称不 同,都称做 玄妙 。从实有 的玄妙深
入到虚无 的玄妙 ,那就是认识众多奥妙 的门径 。
【讲疏 】
第一章涉及到 《老子》一书的许多术语,要格外注意它的确切含义。
“道 可道 ,非 常道 。”第 一个“道 ”作 主语 ,名 词 ,指 大道 ,道 的本 体 。
第 二 个“道 ”,动 词 ,称 道 ,说 道 ,即用 语 言 表 达 的意 思 。“可 道 ”作 谓
语 ,与 下 一 句 的“可 名 ”对 举 。“常 ”是 永 恒 普 遍 的意 思 。句 谓 ,可 以用
语 言表达 的道 ,就不是永恒普遍 的道 了。老子说 的道有 四种不 同的
含义 ,在不 同的上下文里要注意区别它 的具体所指 。一 、道指宇宙的
本体 ,道是宇宙的本源 。二、道是万物 的运化规律 ,即人们所说 的道
理 。三、道是万物 的主宰,指道决定万物 的功能。四、道是通 向真理
之路 ,即认识真理的门径 。为 了表达方便 ,我们一概称之为大道 。在
这句话里 ,道指 的是大道 的本体及其运化规律 。大道 的本体是个 自
本 自根 , 自由展开而又无形无象的绝对真实 。它是运动变化 的,这就
决定 了它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 出来 。前人对这一 点大致提 出了两
条理 由:一是庄子说的 “言与齐不齐 ”。就是说语言不能完整地说 明
道 。事物与它本 身所存在 的道理原本是吻合一致 的,但 只要把它概
括抽 象为语 言 ,这种语 言就与它原来 的吻合一致不一致 了。而人们
却 只看 到 了“言 以载道 ”、“文 以载道 ”的语 言功 能一面 ,忽视 了语 言局
限性 的一面 。二是道是运动变化 的、不断展开 的,而说 明它的语言是
固定的,不能随时运动变化的。所 以魏源说: “使可拟议而指名,则有
一定之义,而非无往不在之真谛矣。”
“名可名,非常名。” “名”有两个含义。一指名称概念 。二是称
名 、命 名 。第 一 个“名 ”,名 词 ,指 大 道 的 名 称 。第 二 个“名 ”,动 词 ,指
命名 、表达 。句谓 ,可 以称呼的名称 ,就不是永恒普遍 的名称 了。语
言名称在说 明大道时具有局限性 。 “道 ”这个名称概念 ,老子 自己就
认为,它不能全面表达道的含义。二十五章里说: “吾不知其名,字之
曰道,强名之曰大。”从通向真理上说,可以称做道;从它的普遍性上
说可 以称它为大 ;从它无形无象上说,可 以称为无 ;从它的规律性上
说,可 以称它为理 ;从它的功能上说,可 以称它为宗等等 。但无论称
做什么 ,都不可 能完整地说 明它 的含义 。这是语 言名称 的局 限性 。
另外名是称说万物 的,而万物都是有始终 的,一有始终就不可 能永
恒,万物都是个体的,一成为个体就不可能普遍,所 以才说 “名可名,
非常名 ”。老子在这里强调语言难 以完整表达大道 ,意在提醒人们 :
要认识大道就应 当超越语言文字 的障碍 ,对大道做全面 的把握 ,不要
陷在语言文字 的局限里 出不来 。这就是庄子说 的 “得意忘言 ”。当然
读老子 的书也应 当这样做 ,不 能执一不化 。这是老子开宗 明义告诉
人们应当怎样从 自己的书里学到大道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有 名 ,万物 之母 。”《老 子 本 义 》里 说:“司 马温
公、王 安 石、苏 辙 皆 以有、无 为 读 。”意 思 是 说 ,司 马 光、王 安 石、苏 辙 都
断 成:“无 ,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应 该 怎 么 读 呢 ?要 以老 子
的文章为断。老子在三十二章里说 “道常无名”, “始制有名”。老子
说 的是名称 的产生和名称 与它所表达 的实体之 间的关系 ,那么司马
光等人 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