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国城市再生中社区赋权评估
——以英国威尔士第一社区项目为例
左培丁,黄瓴
摘要:社区作为城市内部的基本单元,其建设与管理将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社会管理。在社区发展项目中引
入公众参与机制、挖掘居民的潜能,可对社区治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提高社区自我管理水平。
但如今社区参与中往往出现参与 “冷漠”、参与形式相对被动等问题,而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是由于
居民“无权”。英国曾多次在城市再生实践中运用社区赋权思想,以期加强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
保障市民民主权利。通过梳理社区赋权的定义,阐述威尔士 “第一社区”项目的运行机制,评估项目的社
区赋权程度以探究赋权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总结西方城市社区赋权的经验及教训,以进一步为如何在
我国社区规划中促进公众参与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赋权,公众参与,运行机制,社区规划
1 社区赋权的相关研究
1.1社区赋权
“赋权”一词在20年代中期的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兴起,通用公共政策和社区
[1]
发展实践领域,是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重建 。赋权作为一个多学科概念,众多学者就其
定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谢里.安斯坦的 “市民阶梯理论”提出要通过八个 “阶梯”到达赋
权。第一阶段是对市民进行规划教育,改变人们对城市政策的误解,使公众接受规划。在第
二阶段,伴随市民能力的提升,市民获得了发言权,同时政府向市民提供关于计划的相关信
息并听取市民的意见,但在这一阶段市民仍无实权影响和监督决策。在第三阶段,市民拥有
更多机会与高层级的政府机构谈判规划项目和深入参与规划建设,到最终控制项目决策进程
[2]。Sullivan提出赋权并不代表减弱了公共机构的权力,而是作为一种让权力在地方政府和
[3] [4]
社区间分配更平衡的方式 。Pill认为赋权是决策过程中权力的转移或是资源的再分配 。
Reininger提出在社区发展中,赋权可以让人们控制并改善生活 (通过界定社区内部问题、
识别社区资产、设计解决方案)。同时赋权作为一种过程,人们从对规划和管理认识较少,
无法参与到社区事务转变到具有一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且可与政府商讨共同处理社
[5]
区事务 。Conger 提出若将权力看成是一种关系性构建,赋权意味着将权力的授予从一个
[6]
主体转到另一个主体 。通过总结国外文献,作者认为赋权是一种过程——从外部赋权转变
到自我赋权。权力由国家政府下放到地方社区,为居民参与到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社区公共
事务和影响政策决策创造了条件,带动居民参与意识的觉醒和倾向于自下而上影响政府决
策。但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仍持有一定权力,作为项目“驱动者”和 “引导者”支持社
区参与。
1.2英国社区赋权政策背景
[2]
在英国,社区赋权自1969年被提上了政府议程 。1968年内政部开展了城市计划(Urban
Programme),作为对英国城市再生政策的补充,且于1978年颁布 《内城法》将城市计划作
[7,8]
为中央政府为市区重建计划提供资金的主要渠道 。同一时期的社区发展工程 (Community
DevelopmentProject)的12个项目实践相继在 1969-1972间开展,强调赋权内城社区并鼓
[9]
励居民自助,以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并于1970年代后期结束 。起初,城市计划看似为
社区项目提供了真正的支持,但Foley指出城市计划与社区发展工程不同,仍受中央政府控
[7]
制,战略主要由地方和中央政府制定,社区参与仅限于对个别项目进行表面上的协商 。1980
年代,由于传统工业结构的剧变,导致英国内城区越加衰落。保守党政府意识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71.基于社群思维的“IP社区”——以天津滨海新区天津碱厂地区规划为例.docx.pdf
- 073.片区统筹更新中教育设施规划的问题及思考——以深圳市龙华油松片区为例.pdf
- 074.城市生活性街道步行停留活动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ocx.pdf
- 075.“晾衣杆”引发的社区空间微更新实践探索解析—— 以上海大西别墅“向阳花计划”为例.pdf
- 077.微观层面广州大学城橞石村更新方式的探索——以“深大—桂庙”模式的延伸思考.pdf
- 078.工业遗产助推城市转型发展——都灵的经验及启示.pdf
- 079.城市修补视角下南昌上海路街道空间改造研究.pdf
- 080.厦门市杏林老工业区改造更新规划方法研究.pdf
- 081.回归生活需求导向的街道改造设计——以湛江市金沙湾片区活力街道设计为例.pdf
- 082.浅谈旧村更新过程中人文保护和海绵建设的协调方式——以澳头旧村为例.pdf
- 115.城市边缘城乡混杂地区的创新发展 ——以汕头市潮南区陈沙大道双创走廊规划为例.docx.pdf
- 117.居住分异的研究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策略——以天津市宁河区桥北新区发展为例.pdf
- 118.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可持续——以南京老城南地区为例.pdf
- 119.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老城区街道整治策略研究——以山西省吕梁市永宁西路街道空间修补规划为例.pdf
- 120.棚户区改造中的公共空间共享与融合探析——以宝安区龙珠花园为例.pdf
- 121.老旧社区更新模式案例研究.pdf
- 122.城市更新背景下中产阶层对空间重构的影响.pdf
- 123.浅析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直管公房——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docx.pdf
- 124.基于历史价值的南捕厅历史街区业态研究.pdf
- 125.公共空间视角下的高架桥下空间利用模式探究——以广州东濠涌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