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老制度经济学关系演进中的“架桥运动”.doc

新老制度经济学关系演进中的“架桥运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老制度经济学关系演进中的“架桥运动 新老制度经济学关系演进中的“架桥运动” 如果从分析方法的角度来划分,理论界关于新老制度经济 学关系的故事主要有两种版本:第一种版本是比较静态分 析;第二种版本是动态分析。前一种版本中最著名的当属英 国经济学家卢瑟福的论述。在《经济学中的制度》中,卢瑟 福以五个两分法——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个人主义与整 体主义、理性与规则遵循、演进与设计、效率与改革——概 括了新老制度经济学的差异。在其中一端,新制度经济学强 调“标准技术,个人创造制度,理性行为,自发进程,个人主 义,政府的有限作用”;而另外一端,老制度经济学强调“非 正式技术,制度塑造个人,习惯和社会规范,集体选择,社 会规范标准和政府发挥广泛的作用”。而后一版本则散见于一 些新老制度经济学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把这些分散的碎片 整理为这样的一段描画:新制度经济学(NIE)与老制度经济学 (OIE)的关系史是由科斯那篇《企业的性质》的发表拉开序幕 的。由于新制度经济学试图把制度纳入新古典分析框架,进 而使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化,因此,从新制度经济学诞生之日 起,新老制度经济学对立的主基调就己经确定。如果说1975 年前新老制度经济学的对立是一种潜在的对立的话,那么 1975年当威廉姆森把传统主流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些方面、经 济史、产权经济学、比较体制、劳动经济学和工业组织理论 等命名为“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是1984年当科斯代表新制度 经济学阵营发表那篇向老制度经济学宣战的论文之时,两者 之间潜在的对立开始表面化,“反理论”与“非理论”之争成为 了两者对立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这种对立的主基调到今天也 没有本质性的改变。但新老制度经济学之间的对立并不是同 质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立的程度和性质存在着明显的 差异。狄麦基(DiMaggio)在《制度与理论经济学杂志》上撰 文认为,不同制度主义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相异阶段的发 展,即从“积极分离”经“相互批判”到目前阶段——该阶段研 究者对共有的“解释性困境”产生了相同兴趣。狄麦基的阶段 划分不仅适用于不同的制度主义之间,也适用与新老制度经 济学的关系演进。而导致这种对立异质性的阶段性的力量之 ,则是所谓的“架桥运动 ,则是所谓的“架桥运动 在新老制度经济学之间构建 对话平台、凝聚共识以实现两者某种形式的结合的自觉理论 活动。 作为一场自觉运动,“架桥运动”虽然是新老制度经济学之 间的关系互动,但其缘起却与以研宄新老制度经济学关系而 闻名、并对老制度经济学抱有某些同情的学者卢瑟福极为相 关。由于卢瑟福既非新制度经济学家,也不属于老制度经济 学阵营,因此,他的两大阵营的局外人身份使他能更清醒、 更少偏见地看到两者的优点和不足。早在“经济学说史学会 1989年年会”上,作为“论约翰?康芒斯”单元的组织者,卢瑟 福就对新老制度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在批评了新制度经济学 自称已经超越了老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后,卢瑟福强调指出: 老制度经济学不应忽视新制度经济学在制度分析上的贡献, 并呼吁新老制度经济学应该抛弃偏见,共同推动制度经济学 的发展。在此,卢瑟福己经表现出了推动新老制度经济学结 合的意向。 对于新老制度经济学的巨大差异,卢瑟福并不否认。卢瑟 福强调指出,五个两分法只是一种简单的划分,“所有这些标 准的二分法都是虚假和误导人的”,“事实上许多的社会理论 家采取的恰恰是较为中庸温和的立场”。卢瑟福的观点并非一 家之言。正如萨缪尔斯(samuels)早就指出的,认为新老制度 经济学只认可五个两分法中的其中一方的观点是一种误传。 他认为,一旦每一学派只承认每一对中的其中一方而忽视另 外一方,那么该学派将无法得出被公认的结论。不仅新老制 度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并不如误传的那样绝对,并且,新老制 度经济学在自己的发展中并非没有困境。皮克特(Peukert)认 为。制度的经济分析面临着共同的困难。这个问题可以形式 化为如何在五个两分法之间寻求平衡。这种困难决定了新老 制度经济学只有合作、结合才能完成科斯所提出的建立现代 制度经济学的任务。 1995年,卢瑟福又在《经济问题杂志》上发表文章,不仅 在探讨新老制度经济学关系的文献中首次使用了“架 桥”(build bridge)这两个词,而且通过对诺斯思想进路的刻画 指出,虽然新老制度经济学之间存在着方法论意义上的对 立,但如果考察两者关系发展的最新进展,两者的差异并不 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尖锐。两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制度与 制度变迁,两者都遇到了类似的困难。克服共同困难的努力, 为架起新老制度经济学之间的沟通桥梁提供了可能性。 对于这场“架桥运动”,老制度经济学阵营的反映较为积极 主动,人们很容易听到与新制度经济学对话和融合的声音。 在老制度经济学内部,支持“架桥运动”的老制度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