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 章 引言
第 1 章 引言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
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
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
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及国际糖尿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的分类标准,DM 可
分为 1 型、2 型、妊娠 DM 及其他特殊类型 4 种。近些年,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
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DM 的发病率一直在迅速攀升,并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
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根据 IDF 的相关报告,2011 年 DM 的全球患病人口已达到
亿,2030 年预计将达到 5.52 亿,患病率约 7.7%[2]。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
会最新完成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人口中,DM 患者约有
4100 万人,在 20 岁~70 岁的人群中,男性 DM 发病率已达 12%,比女性和总人口的
发病率均高出约 2%。据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每天约新增 3000 例,每年约增
加 120 万糖尿病患者,其中约 95%为 2 型 DM 患者[3]。2 型 DM 是 DM 中与生活
方式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胰岛素抵抗诱导正常人经葡萄糖
不耐受逐渐发展至 2 型 DM 的发生 [4,5],而氧化应激引起β-细胞功能衰退及进一步
胰岛素抵抗[6],并且常常伴发其他代谢紊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 DM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
导致全球成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其致盲率在眼科双眼盲中占第一位,DR 所致
失明者为非 DM 患者的 5 倍。随着我国 DM 患者日益增多,病程 10~14 年者 26%
发生 DR,病程 15 年以上为 63%。我国 DM 患者中 DR 的患病率达 44%~51.3%[7]。
然而 DR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传统认为,DR 是一种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
毛细血管及其前后的微动静脉。但目前许多临床研究及实验发现, DR 患者和动
物模型在 DR 特征性微血管发生改变以前已经出现了神经元的改变,临床上表现
为色觉异常[8]、对比敏感度降低[9]以及视网膜电图异常 [10]和 RNFL 厚度变薄[11],
并且发现其视网膜神经层已有病理改变,视网膜神经退化可能是产生微血管改变
的最初原因[12,13]。视网膜神经退化包括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增加,胶质细胞的反
应性增加,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谷氨酸代谢异常等。DM 引起的兴奋毒性代谢
产物失调,改变神经营养支持/信号转导和氧化应激是神经退化的潜在原因之一。
1
万方数据
第 1 章 引言
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容易被 DM 损伤的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因为这会导致疾病进展早期视功能的损害,并可能涉及到随后而
来的血管损伤。于 DM 早期,对视网膜神经组织改变的及时有效的观测,将有
助于指导临床及时干预和治疗,从而减缓和改善 DR 的进展,并可对相应的干预
措施的疗效进行一定的评估。
目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已成为眼科临
床诊断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该检查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
的实时在活体高分辨、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14] ,它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的原理设计, 通过光的干涉现象测量生物组织不同
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背向反射或几次散射信号,再进行扫描而得到生物
组织二维或三维结构图像。随着 OCT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在最新的频域光学
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具有成像
速度更快、纵向分辨率高、信噪比高、探测灵敏度高等特性 [15],能够高分辨、
定量地对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直观地反映出眼底组织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在
眼 底 病 变 的 诊 断 中 发 挥 重 要 作 用 。 视 网 膜 神 经 纤 维 层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是视网膜 OCT 图像中的第一条高反射带,几乎不受邻近组织干扰而
显示良好的重复性和可测性,RNFL 厚度反映了神经节细胞存活状况[16] ,因而
通过 OCT 检查 RNFL 厚度可以为观察神经节细胞的变化状态提供相应参考。
本研究收集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于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