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急诊科培训-心肺复苏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大剂量给药对患者出院存活率无明显改善,可增加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在复苏后期可能导致“高肾上腺素状态” 除颤成功随时间延误而降低,每延误一分钟,存活率降低7~10%,心室颤动常在几分钟内转为心跳停止。 早期除颤(1分钟内)成功率97% 强调除颤后,立即CPR。 在没有除颤仪时,胸前叩击,45%可恢复窦性心律,室颤室速安全有效。 小儿心肺复苏 按压部位:胸骨平乳或水平 按压幅度:至少1/3前后径,大约5cm,新生儿1/3-1/2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新生儿120次/min 按压次数与呼吸频率比:单人30:2,双人15:2,新生儿3:1 人工呼吸:婴儿口对口鼻 除颤能量:首次2J/kg,以后4J/kg(1岁以下不主张除颤) (以上儿童年龄主要指8岁以下儿童,8岁以上儿童同成人)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病人口唇、颜面转红 瞳孔反射恢复 自主呼吸开始出现 成人、儿童和婴儿 BLS 中关键要素的比较 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高级生命支持ACLS) A 建立人气道:气管内插管 B 人工正压通气:确认气管位置,正压通气 C 持续人工循环:继续胸外心脏按压 D 给予复苏药物:静脉通道、药物应用       复苏药物 药物应用有利于提高器官的血液灌注、电除颤、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再发生、增加心肌和传导组织的兴奋性及传导性、纠正代谢紊乱、保护脑组织。 途径:静脉内经给药、经气   管给药 血管用药优于气管给药 放弃心内注射 给药时间:要求在检查心律后即行CPR时给药,也可在CPR期间除颤充电时给药,或在释放电击后进行CPR时给药     给药时不应中断CPR 药物 肾上腺素: 适应症:心室静止、无脉性电活动(电-械分离)、室颤(细颤)、无脉室速。 用法:1mg静注,每3min 重复一次仍是首选,应“弹丸式”给药。 不推荐常规大剂量静脉注射 胺碘酮(Amiodarone,可达龙)属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剂量为300mg溶入20~3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内快速推注,3~5min后再推注150mg,维持剂量1mg/min持续6h。一般建议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 纳洛酮:呼吸兴奋剂,拮抗海洛因、吗啡等药引起的呼吸抑制,促使病人苏醒。使用安全、可靠。 何时停止CPR(院前) 1、恢复有效自主循环和通气 2、病人转移到其他医护人员或医院 3、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 4、自主呼吸及心跳一直未恢复,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心肺复苏操作已达30min以上,心电图成直线,医生判断已死亡   复苏后综合管理 心脏恢复后监护 A D B C E 预防及治疗MODS,避免过度通气与氧过剩 移送至ICU加强监护 维持心肺功能及重要器官血流灌注 控制体温以达到最理想的神经系统复原 对ACS及其它可逆因素的辨识与治疗?????????? ?????????????? * 临终呼吸:特点为呼吸频率极慢、不规则,呼气和吸气均加强,辅助呼吸肌也参与,吸气时张大口,有时还伴有全身性痉挛,以后呼吸减弱而停止。病人呼吸频率逐渐减慢,呼吸表浅,可有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出现呼吸困难,多有痰鸣音等 * 指挥者由现场的最高职务职称者担任,其余人员可以相互轮换。静脉通路者由护理人员担任,要准确复述指挥者的用药要求。AED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除颤的技能,气道管理要熟悉插管及球囊呼吸的应用。记录者要准确记录抢救的时间和用药情况、复苏按压持续时间,并随时提醒指挥者。 * 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氧和能量。有研究表明至少5cm比4cm更为有效 *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肝、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征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 * 如果发生室颤已有数分钟,心肌将耗尽氧气和能量。进行短时间的胸外按压可为心脏输送氧气和能量,提高通过电击消除室颤并恢复自主循环的可能性。 * * * * * 医务人员团队 指挥者 (发出抢救命令) 记录者 气道管理者 静脉通道 管理者 胸部按压 AED 体位要求 摆放为仰卧位 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 脊柱外伤者整体翻转 头、颈身体同轴转动 按压部位 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左手掌根紧靠手指贴胸骨下半部 右手掌与左手背重叠交叉 停放在肋骨与胸骨连接处 手掌根与胸骨长轴一致 按压深度 应将成人胸骨按下:5--6cm 施救者应以至少5厘米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大于6厘米。 按压频率 每分钟100--120次 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 。 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可仅行胸外按压。 尽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