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年文化探究和开发利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年文化探究和开发利用 摘要:侗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说 众多,内容丰富,内涵厚重,仪式多姿,特色鲜明,并具有 历史沿袭的悠久性、文化性格的复合性、文化形式的多彩性、 活动时间的延长性、活动区域的宽广性等特征。本文从田野 调查入手,以时代的视角与理念,对侗年的诸多文化现象进 行了系统梳理与阐释剖析,并结合湘黔桂鄂侗族地区经济社 会的发展提出了对侗年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传承、保护和开 发利用的对策及举措。 关键词:侗年文化资源价值意义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 (2013) 04-121-12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纷繁的节日。 这些节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祭祀祖先、祈求神灵 而沿袭下来的节日,如腊八、祭灶、七月半等;有为纪念历 史人物和事件而演变的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有依季节性而兴起的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九月重阳等。 而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侗年则是一个包涵有诸多内容的复 合型节日。 侗年,2007年被贵州省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项目。因此,探析侗年的类型特征、文化内涵及时代价值, 交流侗年文化保护、利用的工作经验,促进侗乡旅游经济的 全面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一、侗年来历的传说类型 依据现有侗学有关资料的记载,对侗年的种种来历,拟 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来表述。 第一、缅怀祖宗说。贵州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每 年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举行欢度侗年的活动。其来历是为 了缅怀祖宗、祭祀先人。相传他们的祖上远道而来,原以渔 猎为生,后来学会开荒种田,从事农耕而获得丰收。秋后, 谷物满仓,举族欢庆。从此,世代相传,缅怀祖宗,成为侗 年。 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则有在农历 月初一过侗年 时以“合鼎罐”来“认祖归宗”的习俗。相传侗族祖先受外 族驱赶逃散前正好在农历十一月初,为了让族人以后能聚拢 认亲,曾打破了一口鼎罐,让每人身藏鼎罐碎片外出逃生。 之后太平安居了,就定农历十一月初一过侗年。过年时,原 寨中族姓分居在各地的子孙都要携带鼎罐碎片在过年的那 几天派代表带着原始信物的鼎罐碎片赶到祖上发源地会拢, 并合上鼎罐碎片来认亲。至今,通道侗族还保留一句习惯语, 见了同姓,首先问一句:“家门,你是共哪个鼎罐的? ”有 些地方过去没有鼎罐就用竹筒碎片合拢来认亲。不管是“鼎 罐碎片”还是竹筒碎片”,这些“文化碎片”都已成为记 录这段悲痛历史的遗物。 第二、纪念迁徙说。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过侗年的传说 是,相传侗族祖先原住在山西洪洞,因受民族歧视,吃不饱、 穿不暖,后迁广西潯江流域,最后在三江一带定居乐业。后 人为了铭记祖先迁徙定居的艰辛历程,就择冬日请祖先回家 过年。这个冬日过的节日就叫“冬节”,俗称“吃冬”,又 叫‘过侗年”。如今三江县的八江、林溪、良口、独山同等侗 寨,于每年农历十月三十至■■一月初九还盛行过冬节。 其实,上述通道县的“合鼎罐认祖归宗”也是典型的迁 徙说。 第三、避乱逃难说。贵州锦屏高坡九寨侗话称侗年 为“年更”,也称“年内”、“腊年”,意为“小年”,以 与春节“大年”相区别。九寨过“侗年”的来历有几种说 法,这里选其中的一种作介绍。相传古代,侗家并没有住在 高坡上,而是住在平地坝子边。由于受到汉人统治者的歧视 欺压,才被驱赶到偏僻遥远的高坡上。据说临行逃难时年关 将近,一家姓罗的想到年关在即,还被迫逃难远方,担心骨 肉分离后难以团圆,就于农历十一月二十七这天提前过年, 吃了团圆饭。其他姓氏闻讯后,也赶在十二月初一过了年。 之后,他们跋山涉水,流浪奔波,先后来到清水江边的九寨 高坡定居安家,先后建立了彦洞、瑶白、黄门、石引、平秋、 高坝、皮所、魁胆、小江九个大寨。从此,提前过年的风俗 被带到了九寨这地方。到了清末民国,抓兵派款害苦了侗家。 苛政猛于虎,都在侗家过年时包围村寨,悍吏夜里捉人。因 而,“侗年”成了侗家人的悲泪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九 寨侗乡才过上了太平安稳的“侗年”。如今的九寨,虽然受 到外来文化的浸袭和打工潮的影响,但还有彦洞、瑶白、救 民等村寨和剑河县的大广、小广等侗寨时兴过侗年,以铭记 祖先的逃难史。 第四、纪念英雄说。在广西三江县八江乡一带,每年十 一月初一这天,所有姓杨的宗族都要杀鸡杀鸭、宰猪宰羊、 大备祭品到村外的祖宗坟莹上进行“野祭”。祭祀仪式上, 族长要对子孙后代讲述“冬节”的来历。相传祖上先民在渔 猎采集年代,还在山野河溪问游猎,燧石取火,居无定所。 一天,先民们游走到一个地方,看见河对岸森林茂密,果树 累累,禽兽飞奔。于是,众人议定,如果有谁能携带火种游 到对岸使大家安居乐业,大家就推封他为“神”,以后大众 的一切事务就由神”来做主安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