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 工程风险评估 4 性能化设计的加强 2004年国际隧协发布了《隧道风险管理指南》,英国、日本等国家的隧道协会或保险业协会也发布了类似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的规范或指南,我国铁道部于2007年也发布实施了《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上述大直径盾构隧道均进行了风险评估专题研究。通过风险评估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与优化的办法,可以说是隧道设计技术的一项进步。 P q R R R 4.1 工程风险评估 4 性能化设计的加强 在盾构法隧道设计的风险评估中,经常出现的关键问题有:隧道长距离掘进是否可行,长隧道究竟该采取怎样的综合防灾与救灾措施,其中并行隧道之间的横通道设置更是焦点问题。对于长距离掘进的争论主要是由于国际上长距离掘进的工程实例还相对较少,工程经验不多,特别 是带压换刀难度大,对工期影响大。目前,武汉长江隧道在高石英含量的砂层中掘进2550m,期间没有换刀,盾构到达后刀具磨损不大,预计可以再掘进2~3km。 4.1 工程风险评估 4 性能化设计的加强 至于对综合防灾与救灾措施方面的争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对隧道火灾概率、火灾规模等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很不够,不同专家的评价结果不同;另一方面经济能力也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如欧洲,各种防灾设备一应俱全,唯恐“遗漏”,而国内选择变动的余地较大; 4.1 工程风险评估 4 性能化设计的加强 再有,消防主管部门与隧道技术专家的认识角度不同,隧道技术专家多从横通道修建的技术难度与风险方面进行考虑,而消防部门则更多的关注设备的先进性与救灾的及时性。因此,国内在建隧道的横通道设置标准并不统一,地域不同,方式也不同。 尽管如此,随着工程经验的积累和风险评估精度的提高,在该方面的设计将越来越趋于科学。 4.2 耐久性设计 4 性能化设计的加强 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勿容置疑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对提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耐久性的认识和对提高工程耐久性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盾构法隧道目前的设计和施工在耐久性方面采取了严格的构造和工艺措施。但应该看到,我国对耐久性的研究深度与规模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地下工程的耐久性研究差距更大。目前在建的几座大直径盾构隧道均进行了耐久性的专题研究与试验,如南京长江隧道,对混凝土耐久性进行了受力状态下的室内试验、现场取样分析,对管片制作提出了耐久性方面的过程控制参数,这些探索对盾构隧道耐久性设计与施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3 防火设计 4 性能化设计的加强 在公路隧道方面,2006年以前,国内对公路隧道的防火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是根据隧道的交通功能及车辆类型参考国外有关标准设计。2006年12月,国家发布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城市道路隧道根据车辆类型、隧道 长度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应满足的标准升温曲线。这对统一防火设计标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3 防火设计 4 性能化设计的加强 在铁路隧道方面,虽然有《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但没有提出隧道标准升温曲线。目前国内有关设计单位采用的标准为:客运专线隧道按RABT标准升温曲线采用,火源功率10~20MW;客货共线隧道按RWS标准升温曲线采用,火源功率300MW。 4.3 防火设计 4 性能化设计的加强 与岩石隧道不同,由于盾构法隧道一般位于软弱地层中,如结构在火灾中损伤较大,则可能造成结构倒塌,其风险后果原大于山岭隧道,因此盾构隧道的防火保护措施应加强。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一般均根据高温对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影响曲线,对灾后结构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南京长江隧道、上海长江隧道、狮子洋隧道还对管片的耐火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 5.1 盾构地中对接技术 5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创新 狮子洋隧道盾构段长度为9340m,且工期紧,必须采用四台盾构施工。设计中对多个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了研究比较,推荐采用地中对接方案(见下图)。该方案是国内首次进行地中对接施工,根据地质条件,对接施工的辅助工程措施为长管棚超前注浆。 盾构对接 进口 工作井 出口 工作井 盾构对接 5.2 盾构直接切削围护墙始发技术 5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创新 目前国内盾构始发时一般采用人工凿除掘进范围的围护墙后,再进行盾构推进的方式。该种方式对围护墙背后地层加固和止水的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的施工风险,对工期也有一定影响。武汉长江隧道盾构始发后20m即进入五层高的教学楼下,为降低工程风险,盾构开挖范围内的工作井围护墙采用GFRP(玻璃纤维)筋代替钢筋,盾构始发时直接切削围护墙进入土层,该种方式在国内大直径盾构始发工艺中系首次采用。 6 结 语 目前我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