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顶进法在南京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
地铁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有多种,采用顶进法施工南京地铁一号线珠江路站至新街口站区间隧道的联络通道是一次新的尝试。文章较详细地叙述了施工过程,并对顶进法在今后的推广应用中应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发表了见解,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一、工程概况 一般地铁工程,在上下行线隧道间设置联络通道(简称旁通道),以便在地铁运营中,当其中一条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或意外事件时,乘客下车后,可立即通过所设置的旁通道,安全地疏散至另一条隧道。 南京地铁一号线珠江路站至新街口站区间隧道(长932.044m,隧道内径为5.5m,外径6.2m,管片厚350mm,管片宽1.20m)的联络通道的里程为下行线K8+810(对应394环和395环接缝),通道外形断面尺寸宽1.68m、高2.8m、长12.90m;通道顶面标高为-3.556m,底面标高为-6.356m,两隧道的中心标高为-4.75m,中心线距离为17.20m(净距11.00m);顶覆土厚7.054~7.414m,基本处于粉质粘土层中(见图1)。 联络通道采用顶进法施工,由上行线向下行线方向顶进。联络通道相应的地面位置,为与长江路交汇处以北20m左右的中山北路路下,地面上无建筑物。
二、工程地质条件 从图1中可知,旁通道上部2.0m处于③1-2b层粉质粘土中,下部处在③2-2b层粉质粘土中。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地质资料,土层③1-2b粉质粘土的特性为褐黄~灰黄色,软流塑,夹薄层粉土、粉细砂,局部为粉土~粉砂与粉质粘土交互层,具中等压缩性,其塑性指数为14.6、液性指数为0.85、水平渗透系数为5.854×10-6cm/s、垂直渗透系数为2.558×10-6cm/s;土层③2-2b的特性为褐灰~灰色,软~流塑。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粘土,具有中高压缩性,其塑性指数为15.3、液性指数为1.11、水平渗透系数为14.601×10-6cm/s、垂直渗透系数为2.857×10-6cm/s。可见,旁通道顶进施工所穿越的两层土基本上是微透水性,并具有一定的自立性,抗剪强度较高,为采用网格式机头顶进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顶进施工 1、顶进方案 (1)联络通道结构 联络通道长12.9m(宽×高为1.68m×2.8m),由9节管节组成(管节间采用法兰螺栓连接),中间7节为标准节,每节长1.5m,通道口的2节均长1.2m;管节为复合型结构,即钢壳内有钢筋混凝土内衬(管壁厚20cm);通道口四周的管片为钢管片,管片预留孔的宽×高为1.7m×2.82m(管节与开口孔之间的周边间隙仅有10mm,要求顶进施工中管节中心轴线偏差控制在±10mm内,难度极大,但有利于间隙的防渗漏处理);两端头的管节钢壳与钢管片直接电焊,形成了联络通道。 (2)机头形式 在上行线隧道内,将顶出的4块钢管片上的圆弧板割去,成网格形式,组成顶进施工的机头。网格板表面支护正面土体,起到正面土体不失稳的作用;土体被顶力挤入格孔中,在工作面内被挖除。由于机头的上下边不在同一垂直面上,为了解决机头与管节的连接,特制作了1个垂直法兰(见图2),不但解决了与管节的连接问题,也起到了使4块钢管片连成一个整体、完善了顶进机头的作用。
(3)轴线的控制 为了使机头准确地进入下行线隧道的预留孔内,在第一节管节与垂直法兰之间设置1个中继间,在中继间四角各设有3只400kN的液压千斤顶作纠偏用,控制机头的顶进方向,确保机头顺利进入预留洞口。 (4)后靠设计 顶进施工时的顶力,必须由隧道内的另一侧管片来承受,因此,用1个弧形受力垫作为顶进的后靠(见图3),后靠纵向长度为14m,沿半径(2750mm)方向的弧长为3888mm,后靠与隧道接触面积是54.4m2,保证隧道管片所受的力小于被动土压力。 ① 顶力计算
② 后靠土体稳定条件计算 旁通道顶进施工时,顶力通过后靠传至隧道管片上,所以后靠的稳定是由管片的稳定(不产生移位)来保证的;而管片的另一侧是土体,土体起到支承管片的作用,只要作用于管片上的单位压力小于被动土压力,就能达到稳定后靠的目的。 通过计算,顶进时管片单位面积所受到最大压力为86.3kN,管片外产生的被动土压力为544.7kN/m2,安全系数K=544.7÷86.3=6.312。 2、顶进中采取的技术措施 (1)顶进施工的配套设备(见图3)
顶进施工的设备除中继间、后靠支撑系统外,还必须配有主顶装置、顶铁和导轨。 ① 主顶装置 主顶装置由6台1000 kN的千斤顶组成,千斤顶沿旁通道中心左右对称布置于千斤顶支架上,支架不仅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口服国产托伐普坦片治疗肝硬化低钠血症的疗效观察.doc VIP
- 工程制图习题集(第3版)钟宏民 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青岛2024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2.1 制作电子班牌 课件.pptx
- 新华师大版7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2024年秋新版教材).pptx
- 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安装调试技术.docx
- 手册三菱q系列plc培训.pdf
- 富士达各功能电梯地址码(1)(1).pdf VIP
- 10S505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pptx VIP
- 序篇 不忘初心(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pptx VIP
-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编知识点(新教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