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筐家 I号隧道洞 口偏压段处理技术
孙狂飙 。邓文龙
(1.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51;2.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41)
摘 要:筐家 I号隧道是六安至岳西 (黄尾)高速公路霍山县境内的一座左、右分离式单 向行车隧道。从设计、施工
方面对隧道洞口段V级围岩偏压复合式衬砌、明洞暗进 、半明半暗等方案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隧道明洞
暗进、半明半暗方案穿越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工程经验 ,为类似隧道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隧道;浅埋偏压;明洞暗进;半明半暗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28(2009)01—0079一o3
TreatmentTechnologyforBiasedPressureSectionatKuangjia1#TunnelPortal/SUNKuang—biao.DENGWen—
long (1.AnhuiExpresswayholdingCorporation,HefeiAnhui230051,China;2.AnhuiHighwaySurveyandDesignInsti—
tute,HefeiAnhui230041,China)
Abstract:Kuangjial#tunnelisaseparationtypeofone—waydrivingtunne1.Thepaperdiscussedthedesing andconstruc—
tionofbiasedpressurecompoundliningforV—gradesurroundingrockatthetunnelportal,opentunnelsubsurfaceexcava—
tion,halflightandhalfdarkandSOon;andputemphasisondiscussingtheengineeringexperienceofcrossingshallowem·
beddedunderbiasedpressuresectionattunnelpofl~ withconstructionschemeofopen tunnelsubsurfaceexcavation and
halflightandhaftdark.
Keywords:tunnel;shallowembeddedunderbiasedpressure;opentunnelsubsurfaceexcavation;halflightandhalfdrak
1 工程概况 隧址区地貌属于褶断侵蚀低山,进出洞 口段冲
筐家 I号隧道位于霍山县筐家湾北,为左右分 沟较发育,V级围岩,偏压较为严重。
离式单向行车中短曲线隧道。隧道建筑限界:净宽
10.50m,净高5.0m,隧道复合式衬砌净高7.10m, 3 隧道穿越浅埋偏压段工程措施的探讨
净宽 10.66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隧道左线 隧道ZK61+110~130、ZK61+706~718段,洞
全长624m,右线全长784m。受地形限制,隧道左、 身主要埋置于强风化层中,山体顶部为残坡积层,厚
右线 均位 于平 面 曲线 内,左线 曲线半 径 R= 度2~31TI,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这
1498.013m,右线曲线半径R=1650.00m。 些段落地面横坡 1:1.5—1:1,隧道最小埋深约3
in,隧道最大埋深约20m,结构的不均匀荷载主要是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由浅埋段地形造成。
隧址区发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 3.1 明洞方案与明洞暗进方案的比选
积层(Q ),主要分布在隧道洞身山体表面,少量 3.1.1 明洞方案
为冲积层(Q ),分布于隧道进出口沟谷中;下伏基 隧道 ZK61+706~718段地面横坡较陡,上覆
岩主要为中元古代 ~新太古代大别山杂岩四望山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