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梯子山隧道方案设计
李 浩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南京市 210005)
摘 要: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公路隧道的迅速发展对保护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
境起着重要作用。宁杭高速公路宜兴段梯子山隧道为江苏省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 。通过对梯子山隧道断面型式、衬
砌支护方案、施工方案等的分析和论证,为隧道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梯子山隧道;设计;方案
l 工程概况 3 隧址区 自然概况
宁杭高速公路宜兴段为全封闭、全立交,双向6 3.1 地形地貌
车道高速公路 ,路基宽度为34.5m、设计行车速度 梯子 山为太华一大朝山山脉向太湖方向延伸之
为120km/h。梯子山段位于江苏、浙江省界收费站 余脉。山体走向为北东东向。为志留系岩屑砂岩、砂
北侧 ,为江苏的南大门,且该段高速公路毗邻太湖, 质泥岩构成剥蚀低山~丘陵区。
所经地区景色秀丽,采用大开挖方案,尽管可以通过 梯子山隧道段位于山体东缘,濒临太湖 。该处山
各种绿化、美化措施来改善沿线景观,但仍然会对沿 脊高程约为42ITI。山体北坡较陡,南坡相对较缓。山
线的生态环境和 自然景观产生不良影响。高速公路 体东边坡有104国道绕山而过,隧道进 口104国道上
采用隧道方案穿越梯子山,能较大程度地降低对沿 跨主线 ,隧道衬砌外缘距 104国道路面最小距离约
线环境及景观的破坏 ,还能减少大量弃方,并可理想 为2.5m。
地避免了因宁杭高速公路施工对 104国道运营的 3.2 气象
干扰 。 隧址区属副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
明,雨水充沛,全年无霜期长,平均为239d。冬、夏季
2 技术标准 时间较长 ,春、秋季为过渡季节。年平均气温15.6C,
宁杭高速公路梯子山隧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 极端最高气温为39.6C,最低气温一13.1C。年平均
计 ,采用整体式双跨连拱方案 ,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降雨量为1197.33mm,日最大降雨量150mm。年平
(1)行车速度。 均风速为3.3m/s,瞬时最大风速40m/s。年平均蒸
路线平纵线形、隧道几何尺寸、净空断面标准按 发量1223.6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120km/h行车速度设计 ,隧道照明按8Okm/h行车 阴雨连绵的天气出现在春、秋季,低温在入秋之
速度设计 后,台风的时间集中于7~9月份,龙卷风一般发生
(2)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参数。 在春末或秋初,冰雹大多发生在春末或秋初的午后
连拱隧道净宽为14.05m+2.4m+14.05m, 至上半夜的时间内。
内轮廓净高 8.15m,内轮廓采用三心圆,半径R一 3.3 工程地质条件
8.0m,r一6.6m,建筑限界高度为5.0m。 根据地质调查和勘察资料揭示,隧址区内出露
(3)设计荷载 。 的地层主要有:(1)人工填筑土层,主要分布于隧道
洞 内路面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O级,挂车 进 口端 (南京端)的104国道路基范围内,以粘土、亚
一 12O 粘土夹碎石 、煤渣等为主 ,密实 ,层厚1~4m,路基
边坡上分布有部分松散的碎石土,可塑;(2)第四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