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目的
对渗透检测作业的工艺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渗透检测过程和结果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的规定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
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 通用要求
JB/T4730.5-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 渗透检测
4 人员资格
4.1 凡从事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渗透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和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渗透检测资格。
4.2 取得不同渗透检测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检测工作。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核对,渗透检测报告须经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5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5.1 检测场地
检测现场应有足够的空间,能满足检测的要求,检测现场应保持清洁、通风及有相应的消防措施。
5.2 渗透检测剂
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计和显像计,必须同族组。
5.2.1 渗透剂的质量控制要求
5.2.2 渗透剂必须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
5.2.2.1 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保存,并应避免阳光照射。
5.2.2.2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进行外观检验,如有发现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以报废。
5.2.3 显像剂的质量控制要求
— 111 —
XX压力容器制造规程、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TDZZ03008-2014
标
题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号/修改次
2014/0
页 数
共 3 页 第 2 页
当正在使用的显像剂出现混浊、变色或难以形成薄而均匀的显像层时,则应予以报废。
6 检测时机及检测表面要求
6.1 按本公司《无损检测任务接收管理规定》的相应条款执行。
6.2 除非另有规定,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应在焊接完成后,焊接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6.3 紧固件和锻件的渗透检测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
6.4 工件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及各种防护层。
6.5 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12.5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验结果。
6.6 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
7 渗透检测操作方法
7.1 预清洗
检测部位的表面装宽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渗透检测的检测质量。因此在进行表面清理之后,应进行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清洗时,可采用溶剂、清洗剂等进行。
7.2 施加渗透剂
根据被检部位的形状、数量和检测部位,采用喷涂或刷涂的方法使渗透剂覆盖整个被检部位。并保持湿润状态10分钟以上。
7.3 去除多余渗透剂
用干净的布或卫生纸去除被检部位表面的渗透剂,但必须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冲洗。
7.4 施加显像剂
在被检面经过清洗处理后,可直接将显像剂喷涂到被检面上。显像剂施加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一点上反复多次施加。
7.5 观察
7.5.1 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min~15min内进行。
— 112 —
XX压力容器制造规程、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TDZZ03008-2014
标
题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号/修改次
2014/0
页 数
共 3 页 第 3 页
7.5.2 辨认细小显示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必要时,应重新进行处理和渗透检测。
7.6 后清洗
工件检测完毕应进行后清洗,以去除对以后使用或对工件材料有害的残留物。
8 缺陷磁痕的记录
8.1 观察显示痕迹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min~15min内进行。
8.2 若发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痕迹在同一直线上,间距小于或等于20㎜时,按一条缺陷处理,其长度为显示之和加间距。
8.3 必要时应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8.4 缺陷的记录内容应包括缺陷的尺寸和具体位置。
9 复验
9.1 若在检测过程中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必须及时用标准试片进行灵敏度校验。
9.2 检测结束时,应用标准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
9.3 若上述校验确认检验灵敏度不符合要求,则必须对这以前所检测的部位或工件进行复查。
9.4 若合同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则必须对之前所检测的部位或工件进行复查。
10 检测结果及报告
按本公司《无损检测结果和报告管理规定》的相应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上避碰规则.pptx VIP
- 避碰规则COLREG72-(03中英版).doc VIP
- YY 0068.1-2008 医用内窥镜 硬性内窥镜 第1部分:光学性能及测试方法.pdf
- 故事罗伯特.麦基.doc VIP
- 回肠造口还纳术护理.pptx
- YY0068.3-2008 医用内窥镜 硬性内窥镜 第3部分:标签和随附资料.pdf VIP
- 《YY/T 0068.2-2008医用内窥镜 硬性内窥镜 第2部分:机械性能及测试方法》.pdf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性文本阅读》期中复习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 VIP
- YY 0068.2-2008医用内窥镜 硬性内窥镜 第2部分:机械性能及测试方法.pdf
- 提升课堂互动的课件设计PPT模板.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