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运动系统检查--肌力 2.肌群肌力检查 颈 前屈、后伸 肩 外展、内收 肘 屈、伸 腕 屈、伸 指 屈、伸 髋 屈、伸、外展、内收 膝 屈、伸 踝 背屈、跖屈 趾 背屈、跖屈 躯干 不借助上肢活动,仰卧位抬头和肩,测试腹肌收缩力;俯卧位抬头和肩,测试脊柱旁肌肉的收缩力 三、运动系统检查--肌力 3.各主要肌肉肌力检查法 4.轻瘫试验 ① 上肢平举试验:双上肢平举,手心向下,轻瘫侧上肢逐渐下垂和旋前(掌心向外)。 ② 下肢轻瘫试验:仰卧位,双膝、髋关节均屈曲成直角,轻瘫侧小腿逐渐下落。 三、运动系统检查--不自主运动 四、不自主运动 不自主发生的无目的异常运动。注意观察其形式、部位,速度、幅度、频率、节律等,并注意与自主运动、休息、睡眠和情绪改变的关系。两侧对比。 (1) 震颤:为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的节律性摆动样运动。①静止性震颤:指肢体静止状态下出现的震颤。如震颤麻痹,震颤多见于手及手指,典型者呈“搓药丸”样。②运动性(意向性)震颤:指肢体运动且指向一定目标时出现的震颤。震颤在肢体快到达目标时开始出现或变得更明显,多见于小脑病变。 (2) 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为局限于肌肉的细小、快速或蠕动样颤动,不引起关节的活动。发生于下运动神经元变性期,肌肉极度萎缩时可消失。 (3) 抽搐:①阵挛性抽搐:阵发性发作的主动肌群与拮抗肌群的有节律的交替性收缩。可见于颜面(如面肌抽搐facial tics)、肢体(如局限性运动性癫痫)或全身(如强直性痉挛性癫痫发作的痉挛期)。②强直性抽搐:阵发性发作的肌肉或肌群持续性强直收缩。可局限于某一肌肉(如腓肠肌痛性痉挛)、某一肌群(如手足搐搦)或全身(如强直性痉挛性癫痫发作的强直期)。 (4) 舞蹈样动作:为不规律的、不对称的、幅度不等的急促动作。如突发的肢体伸展、挤眉、眨眼、伸舌、摆头等。见于锥体外系病变。 三、运动系统检查--共济运动 五、共济运动(coordination) :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这种协调主要靠小脑的功能,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及锥体外系均参与作用。 1.指鼻试验:被检者手臂外展伸直,再以示指尖触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同侧指鼻不准-小脑半球病变。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被检者仰卧,上抬一侧下肢,用足跟碰对侧膝盖,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小脑损害时,动作不准;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出现该动作障碍。 3.快复轮替试验:被检者以前臂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或一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背,或用足趾反复快速扣击地面等。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动作笨拙,节律慢而不协调。 4.反跳试验:嘱患者用力屈肘,检查者握其腕部向相反方向用力,随即突然松手,正常人由于对抗肌的拮抗作用,可立即制止前臂屈曲。小脑病变患者由于缺少这种拮抗作用,屈曲的前臂可反击到自己的身体。 5.起坐试验:取仰卧位,双手交叉置胸前,不用支撑施行坐起,正常人躯干屈曲并双腿下压,小脑病变患者在屈曲躯干的同时髋部也屈曲,双下肢抬离床面,起坐困难,称联合屈曲征。 6.闭目难立征:被检者足眼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目。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称Romberg征(+)。睁眼闭眼均不稳,闭眼更明显,提示小脑病变,蚓部病变向后倾倒,小脑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 偏瘫步态(划圈):脑血管病 慌张步态(追风):帕金森病 跨阈步态(公鸡):腓神经麻痹 蹒跚步态(醉酒):小脑 摇摆步态(鸭步):肌营养不良 姿势和步态 四、感觉系统检查--浅感觉 1.痛觉:用大头针的针尖轻刺被检者皮肤以检查痛觉,左右远近对比并记录感觉障碍类型(过敏、减退或消失)与范围。 2.触觉:用棉签或软纸片轻触被检者的皮肤或粘膜。 3.温度觉:用盛有热水(40 ℃ ~ 50 ℃)或冷水(5~ 10 ℃)的试管接触皮肤,辨别冷热感觉。 四、感觉系统检查--深感觉 1、运动觉:被检者闭目,检查者轻轻夹住被检者的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左右,令被检者说出“向上”或“向下”。如感觉不明显可加大活动幅度或测试较大的关节。 2、位置觉:被检者闭目,检查者将其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请患者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 3、振动觉:用振动着的音叉柄置于骨隆起处(如内、外踝,手指、桡尺骨茎突、胫骨、膝盖等),询问有无振动感觉和持续时间,并两侧对比。 四、感觉系统检查--复合感觉检查 1.定位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或棉签轻触被检者皮肤某处,让被检者指出被触部位。 2.两点辨别觉:患者闭目,用分开一定距离的钝双脚规接触皮肤,如患者感觉位两点时再缩小间距,直至感觉为一点为止,两点须同时刺激,用力均等。正常值指尖为2~4mm,手背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