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2课《卖报小姑娘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边读边想,体会小女孩生活的窘迫与艰难,抓重点诗句了解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写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音乐家聂耳对小毛头的同情和爱护,了解聂耳高超的音乐才能,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重点难点
抓重点诗句了解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写歌的过程,感受大音乐家聂耳对小毛头的同情和爱护,了解聂耳高超的音乐才能,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卖报歌》,学生欣赏。
2.教师简单创作背景——介绍“一?二八”事件: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侵略军由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19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日本工厂工人举行抗日同盟罢工,各界人民组织反日救国会,纷纷参加抗日义勇军、运输队、救护队等,积极支援前线。淞沪抗战在上海军民的英勇斗争下,坚持了一个多月,使日本侵略者受到沉重打击,死伤1万余人,四度更换司令。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淞沪抗战,19路军被迫撤离上海。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3.谈话导题:在“一?二八”事件中,上海闸北一带很多人家失去了家园,很多人过着流浪的生活。一个小女孩为了帮妈妈挣钱贴补生活被迫到大街上去买报纸,她叫小毛头,小毛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板书课题:卖报小姑娘的歌,学生齐读课题。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在读课文时把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生字、词语勾画出来,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不好读或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3)边读边勾画批注: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出比明白的问题;在感受深刻的句段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根据课后提示,边读边做记号。
(4)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读课文的体会,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2.学生根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
3.小组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解决疑难问题。
4.检查自读和交流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申报 椭圆 清脆 拥挤 匆忙 轰炸 流浪 睫毛 聂耳 安娥 遭遇 悲惨 琢磨
分配 试探 爽快 流传 羊角辫 眨眼睛 又黑又亮 迫不及待 街头巷尾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并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5.理清顺序: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怎样给课文划分段落?每部分写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主要介绍聂耳在街上遇到卖报小姑娘,了解到她的悲惨生活,决定为她写一首《卖报歌》。
第二部分(11~13自然段),讲聂耳回家后请安娥写出歌词并很快谱上了曲子。
第三部分(14~17自然段),讲述聂耳请小毛头试听《卖报歌》,并进行修改。
第四部分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卖报歌》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交流探究1~10自然段
1.了解小女孩的外貌及聂耳与小姑娘相遇。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小女孩外貌的语段,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2)小组交流,小组正整理并记录交流结果。
(3)教师小结:
①椭圆的小脸,一双眼睛又黑又亮,扎着两条羊角辨。(描写了小女孩的外貌,表现了小女孩的可爱。)
②她小手冻得通红还挥着报纸,迎着下车的人流,叫喊着。但是买报的人很少。人们一个个从她的身边匆忙地走过去了。(描写了在寒冷的早晨里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③这些描写为聂耳后来对她产生同情做了铺垫。
(4)课件出示:“报童的叫卖声像钉子似的把聂耳的双脚钉住了。”学生交流自己读后体会到什么?(“像钉子似的把聂耳的双脚钉住了”是个比喻句,说明报童的叫卖声对聂耳很有吸引力。这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出聂耳此时心境——这样冷的天,这个小姑娘怎么还在外面卖报纸呢?这样多冷呀!这么冷的天,没有人买小女孩的报纸,她就不能早一点回家休息。)
(5)报童的叫卖声让聂耳让聂耳停下了脚步,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听到叫卖声,聂耳心中会想些什么?(这个小女孩真可怜,这么久都没人买她的报纸;好可怜的孩子,我应该帮帮她。)
(6)聂耳是谁?(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自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