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慧城市研究述评及其启示(二).pdf

国外智慧城市研究述评及其启示(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外智慧城市研究述评及其启示(国外智慧城市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二二)) 国外智慧城市研究述评及其启示国外智慧城市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二二)) 2018年 01月 10 日 2.2 智慧城市的构成要素 国外对智慧城市构成要素的研究虽视角各异,但大致可以分为目标视角、驱动力视角 和效用视角。其中目标视角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是基于对智慧城市的设定与展望,例如智慧 的经济、智慧的生态系统、智慧的道路交通等;驱动力视角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是对影响智 慧城市的因素剖析,例如大学因素、产业因素、政府因素;效用视角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是 对智慧城市的功效与应用的分析,例如城市服务、交通与通信、能源等。 在目标视角上,D.Toppeta于 2010 年将智慧城市表达为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 并从信息流动和智能交通系统、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开发、经济 2.0(提高竞争力的智 慧经济以及优质和可持续的生活)、生态系统(可持续的环境和可再生的各种能源)、电 子民主与电子政务 2.0 以及智慧政府等角度分类阐释了智慧城市的目标导向构成要素[13]; 与此类似的还有 2007 年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的 R.Giffinger,C.Fertner,H.Kramar 等 人在其研究的项目“智慧城市:欧洲中型城市排名”中给出的智慧城市的六项构成要素: 智慧经济、智慧人口、智慧管理、智慧移动、智慧环境、智慧生活[14]。此外, P.Goswami在 2015年对印度的智慧城市进程分析中提出了一个智慧城市模型说,指出智慧 的宜居城市的设计和发展离不开全面的、持续的、综合的、至关重要的研发工作,说明了 建设智慧城市应当重视抗灾能力、健康和积极的疾病控制、适宜的空气、废物处理、优质 的休息时长、运输效率、道路交通安全、气候相容性、碳中和、城郊相接的建设、发展新 技术等构成要素[15]。 在驱动力视角方面,部分学者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构成要素。L.Leydesdorff 和 M.Deakin在 2011 年把用于解释大学、企业和政府三者间在知识经济时代新关系的三螺旋 模型引入智慧城市的研究中,认为城市是“大学-产业-政府”三者发生交互作用的密度网 络,这三者中,大学提供智力资本,产业创造财富,而公民社会的民主政府为前二者提供 了参与的平台,泛在的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加强这样一个密度网络[16]。 在效用视角方面,研究者的分析于前两者相比则更加具有应用价值。IBM 商业价值研 究所的 S.Dirks,M.Keeling 和 J.Dencik于 2009年在 IBM环球商业服务的执行报告中提 出了城市服务(包含公共服务管理和地方政府管理)、市民(包含医疗和教育、公共安全、 政府服务)、商业(包含商业环境和管理负担)、交通(包含汽车和道路、公共交通、机 场和海港)、通信(包含宽带和无线、手机和电脑)、水(包含卫生设备、淡水供应、海 水)、能源(包含石油和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能),认为这七个要素是智慧城市核心 系统,也是 IBM的各项技术重点应用的领域[17]。 这三种不同的视角,都突出了信息化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目标视角 中的智能交通系统、电子民主与电子政务,驱动力视角中的泛在的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持, 效用视角中的城市服务与通信服务,都依赖于信息化建设。总览国外对智慧城市的构成要 素研究,无论基于哪个理论视角,其对于智慧城市构成要素的设计的宗旨都是更好地服务 民生,这一理念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2.3 智慧城市的案例分析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智慧城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实践环节也有所突破,全 球智慧城市的建设呈现出大规模爆发趋势,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行列。 智慧城市作为最具创造力的城市形态,已成为全球城市谋求发展的战略选择,现在全球有 不少于 200个的智慧城市项目正在实施中。目前智慧城市的相关研究中,讨论智慧城市建 设实例的比重也逐步增多。 A.Mahizhnan 于1999年以缺乏自然资源的岛国新加坡为例,分析了其由工业经济转向 信息经济过程中制订的一系列打造成为“智慧岛”的策略,措施包括接受新的信息技术、 政府开展一系列的计划以及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等[18]。2008年,R.G.Hollands 在其研 究中引述了英国城市南安普敦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