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国外外乡乡村村教教育育生生态态转转型型的的在在地地化化实实践践 ((上上))
2019年10月22 日
摘摘要要::为应对 自然生态危机、贫困学生的学业质量危机以及乡村青年的地方身份认 危机,部分西方国家的乡村教育经历
着以 “地方”为支点的教育生态转型实践,即在地化教育。在地化教育的理念辩证地融合了生态正义理论、实用主义教育哲
学以及批判教育学的理论内涵,通过为 “地方”赋权,将培养公民意识、增进社区福祉以及提升学校效能紧密联系起来,学
校教育转向 “教人存在”的生态思维,以 “自下而上”的变革方式为主导,以学习和教学方式变革为手段,以主题课程为载
体,以社区资源、知识、文化的教育价值为中介,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就,助力社区民主和生态治理,体现了其可持续的本
质。
关关键键词词::乡村教育,在地化教育,地方意识,教育生态转型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 目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基本类型与模型建构研究” (项 目编
号:18JJD880001)成果。
如何应对全球化、城市化、标准化带来的乡村教育衰败危机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乡村学校与社区交互存在的复杂性促使部分
①
西方国家出现了以在地化教育 (place-based or place-conscious education,PBE) 为支点的乡村教育生态转型实践,
在重构乡村学校嵌入乡村社区形态的基础上,提升了乡村学校的教育效能,为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另一种现实可
能。本文以在地化教育的发展实践为线索,借鉴出场学的分析框架,从出场语境、出场路径与出场形态三个维度阐释西方乡
村教育生态转型的在地化实践。
②
在地化教育,即依托地方 (place) 开展学校教育,强调个体、地方、学校之间的联结。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地化教育
的发展哲学已受到西方学者的欢迎。[1]关于在地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肇始于美国,后扩散至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其他西
③
方国家,多面向贫穷地区和乡村地区。 较早提倡构建以地方为中心的乡村教育发展哲学的学者是美国的温德尔 ·拜瑞
(Wendell Berry)。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在地化运动的展开归功于格林沃尔德 (David A. Gruenewald)、鲍尔斯 (C.
A. Bowers)、史密斯 (Gregory A. Smith)、索贝尔 (David Sobel)等人的倡导和著述。当前,在部分西方国家,在地化
教育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新 自由主义时代学校改革家的集汇点。[2]
一一、、在在地地化化教教育育的的出出场场语语境境
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城市化、标准化带来的自然生态破坏、地方认 危机以及文化不平等严重威胁着乡村教育的存在和
发展,以在地化教育为支点的乡村教育生态转型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语境下出场的。
(一)自然生态危机呼唤重建人、地方、教育的关系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进入全球工厂时代,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充斥着反生态的无限增值资本逻辑,现代性之躁动和多变的特征被
解释为投资—利润—投资循环的后果,这种循环与总体利率的降低趋势相结合,产生了一种为其体系扩张所需的恒常性配
置。[3]在这种经济利益纠缠下带动的生产力扩张形成了大规模毁灭生态环境的潜力。生态危机酝酿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焦
虑,尤其是贫穷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改变的资本正在默默承受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生态批判教育学家鲍尔斯等人提
出,生态危机呼唤教育的转型,进而使得文化模式与 自然系统的持续能力相适应。[4]然而,虽然多年来,生物学家、生态
学家和气候学家一直在发出生态危机迫在眉睫的可怕警告,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特别是关于教育的哲学仍未赶上,当前教
育的作用域、结构、功能、理论以及 目的的实质与解决这场危机所需的修订尚不一致。[5]随着20世纪下半叶,美国环境教
育专家大卫 ·奥尔 (David Orr)、温德尔 ·拜瑞等学者提出从 “生态区域主义”的视角来审视 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乡村
教育,[6]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反思生态危机背景下的乡村教育发展哲学以及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法论问题。将
生态文明作为农村地区可持续性以及更广泛的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重新思考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与生物圈的关系已然成为生
态危机时代的教育担当,生态学家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