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国职教模式的“德国职教模式的 “本土化本土化””实践及创新发展研究实践及创新发展研究((上上))
德国职教模式的德国职教模式的 ““本土化本土化””实践及创新发展研究实践及创新发展研究 ((上上))
2018年 11月 12 日
摘要: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的技能人才为德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
摘要摘要::
的动力。中德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经历了借鉴和移植、师资培训和合作办学三个阶段,随
着双方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从中受益,但因中德两国的传统与体
制存在较大的差异,合作项目在我国“本土化”实践中陷入了一定的困境。只有立足顶层
设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各院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才能破
解中德合作项目在我国“本土化”实践困境并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德国职教模式
关键词关键词::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基于组织绩效
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编号:13JDZJ01Z),主持人:陈小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强调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密切结合,学生具备企业学徒工
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接触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完全具备
独当一面的能力和素质,为德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国职业教育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经验,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企业合作、基地建设等项
目的“本土化”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一、中德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历程中德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历程
一一、、中德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历程中德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历程
根据中德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时间节点、关键事件及其重要意义,中德职业教育
交流与合作关系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1世纪开启之前(见表 1),中德职教合作模式主要是借鉴和移植,即仿效德
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该阶段的主要形式是德国派遣职教专家来华指导,所建立起
[7]
来的 100 多个合作单位奠定了中德交流与合作的初步基础 。
表 1 中德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重要事件表(本表根据相关参考文献整理而成[1]-[6])
时间
关键事件描述 重要意义
节点
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主席弗里茨·皮尔克博士与我国建立交往 中德教育政策的最
1979
关系 初对话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外事局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国际交往与合 中德教育领域的深
1980
作所签署了教育领域合作意向书 入对话
中国教育部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拉开中德教育合作
1983 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协议》及《补
序幕
充协议》
中德合作的最初职
1983 成立中德南京建筑职教中心和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教项目
1985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在苏州、无锡、常州、沙市、沈阳、芜 德国模式在中国的
湖 6 城市先行试点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德国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上).pdf
- 德国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下).pdf
- 德国景观规划对中国“多规合一”的启示(上).pdf
- 德国景观规划对中国“多规合一”的启示(下).pdf
-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上).pdf
-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下).pdf
-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中).pdf
-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审查制度考察——一项议会存续优先保障的制度设计(上).pdf
-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审查制度考察——一项议会存续优先保障的制度设计(下).pdf
-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审查制度考察——一项议会存续优先保障的制度设计(中).pdf
- 德国职教模式的“本土化”实践及创新发展研究(下).pdf
-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特色及启示(下).pdf
-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职业科学”的内涵、争议与发展(二).pdf
-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职业科学”的内涵、争议与发展(三).pdf
-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职业科学”的内涵、争议与发展(四).pdf
-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职业科学”的内涵、争议与发展(一).pdf
- 德国职业课程对职教师资培养的影响分析(上).pdf
- 德国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EFQM模式:结构、内涵与应用案例分析(上).pdf
- 德国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EFQM模式:结构、内涵与应用案例分析(下).pdf
- 德国资格框架的资格标准构建:内容、策略与启示(二).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