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城市社会与地方治理创新——以A市城管综合执法为例(三).pdf

碎片化的城市社会与地方治理创新——以A市城管综合执法为例(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碎片化的城市社会与地方治理创新 碎片化的城市社会与地方治理创新 碎片化的城市社会与地方治理创新碎片化的城市社会与地方治理创新 ——以——以AA市城管综合执法为例市城管综合执法为例((三三)) ————以以AA 市城管综合执法为例市城管综合执法为例 ((三三)) 2018年 09月 26 日 (1)构建城管“柔性”符号,宣传执法道德规范 近年来,A市城管系统在城市治理和综合执法中构建起诸多“柔性”符号。归纳起来,主 要包括两大类,即人物符号和过程符号。在人物符号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女子特勤大 队”和“城管志愿者”的设立。2010 年下半年,为了配合一个大型运动会的举办,A 市城 管委从全市城管系统抽调组建了规模为 180 人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女子特勤大队”,负 责运动会召开前及举办期间城市市容环境的保障工作。为了给“女子特勤大队”造势, 2010年 11月,A 市还在市中心的某个广场举行了“爱心城管女特勤,志愿服务亚运会” 誓师仪式。在仪式上,市领导提出了“多一个微笑,少一些烦躁”“加一点理解,减一份 怨气”等口号,女子特勤大队的代表队员还宣读了倡议书,“号召全市的城管队员积极行 动起来,以爱心、热心、细心、耐心等柔性执法方式切实地奉献力量”。在各种活动和宣 传的配合下,A市城管委致力于通过“女性”的符号,向社会传递一种耐心、细心和善于 沟通的城管形象。此外,A 市城管委还试图将“志愿者”的人物符号进行植入。2011年, A 市城管委组建了一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志愿者队伍,并组织一系列与城管事务相关的志 愿活动,如:2014年 10月举行的“上**山捡垃圾”和“引导市民垃圾投放,宣传环保意 识”活动,以及 2016 年7月组织的宣传沙井盖设施安全常识的活动。通过“志愿者”的 符号,将“城管”事务与“公益”精神结合在一起,A 市城管委试图将公众对城管综合执 法的刻板印象从“行政任务”向“公益服务”转变,从而宣扬其部门职责的“社会正义”。 与此同时,A 市城管委在近年来也通过各种官方渠道宣扬一线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依 法执法”“文明执法”的形象。以 A市城管委的微博为例,自 2011 年12 月开通官方微博 至 2016 年末,其发布含“依法执法”的原创微博信息有 190 条,发布含“文明执法”的 原创微博信息有 74条;同时,在报道城管执法的相关信息中,A 市城管委也一直强调一线 执法队员行使“教育”“劝导”“宣传”和“解释”等温和的执法行为。通过对城管一线 执法队员“正面”“积极”“柔性”的形象进行宣传和推广,A 市城管系统致力于将其自 身的执法形象与社会主流所定义和倡导的道德价值观相匹配。 (2)从“执法”到“服务”,重塑城管“惠民”形象 长期以来,社会对城管系统的刻板印象是强势的“执法者”形象。但事实上,A 市城管系 统除了城管执法的职能之外,还承担了垃圾分类、环卫保洁等公共服务职能。为了增加社 会对城管系统的认知,提高社会公众对城管系统的认可,A 市城管委试图突出和强调其除 执法职能以外的“服务者”形象。其中,最为突出的举措是网络便民服务平台的搭建。A 市城管委在 2014 年推出了“城管便民服务”APP,主要提供了公厕查询、垃圾分类、机构 职能、办事指南等网上服务功能;另外,A 市城管委在 2015年又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其 中也设置了“便民服务”的栏目。除了通过网络渠道搭建便民服务的平台之外,A市城管 委以及各区城管局还通过组织各种公共服务活动——包括咨询、宣传、教育、派发赠品等 形式,或提供流动公厕等环卫设施及相关服务——推广其“服务惠民”的形象。 四、四、结论与讨论结论与讨论 四四、、结论与讨论结论与讨论 本文试图探讨地方政府运用的一系列非政治化、工具化、常规化的技术治理策略所蕴含的 治理逻辑,以及其折射出的国家-社会关系(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地方政府-城市社会的关 系)的趋向。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社会结构愈发复杂,社会利益趋于多元, 基层社会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诸多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下移至 地方政府以及其下属的区县、镇街等基层政府,城市成为了施展国家权力的主要场域。中 国的国家-社会关系逐渐趋于“地方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