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案:第17讲 《师说》复习与拓展迁移.docxVIP

高二语文教案:第17讲 《师说》复习与拓展迁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高二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7讲 《师说》复习拓展迁移 教学内容 1、积累文中主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知识。 2、学习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培养从师学习的良好风尚。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通过古文运动的介绍引入韩愈与课内重点篇目《师说》;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初步复习课内文言文。 一、古文运动 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从陈子昂开始,经元稹、韩愈、柳宗元直到杜牧、罗隐等许多人的努力,在前后二百多年间,改变了自东汉以来逐渐形成的骈体文对文坛的统治,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这次文学变革,适应了时代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需要,总结了自先秦以来我国散文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文体和革新散文创作的理论主张,并成功地进行了创作实践。加之参加这次革新的作家们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自觉,以推行新文体、创作新散文而不懈努力,并广为宣传,在文坛上形成一股变革的潮流。由于这次变革有理论的指导,有成功的实践,又有群众基础和巨大影响,俨然成为一场“运动”;而韩愈等人提倡的新文体,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应,故称其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我们课内学过的《师说》,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二、预习作业探讨与讲解 教法指导:同步知识可能与日校的知识模块会出现重复,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本部分。例如:回顾式、提问式、例题重现式、以教代学、优先回答等都可以。重点突出文言文的文学常识与主旨,关注文言基础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并结合给到的拓展提升题,做好一定的拓展提升。 师说 \o 杜牧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 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 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文体介绍】 “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 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