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新丝绸之路管理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非新丝绸之路管理论文 目录 一天早晨,我和同事来到卡萨布兰卡港接船 70年代,中非贸易额介于1.8亿-8.2亿美元之间 一是普遍缺少文化积淀 二是偏重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增长,缺乏品牌意识,销售网络薄弱 三是无序竞争情况较为普遍 四是忽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研发能力很薄弱 五是不注意保护当地环境和劳工权益,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正文 摘要:1973年底我离开北京,前往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到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商务处工作。驻外商务处的主要工作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随着我对当地情况不断熟悉,体会到胜任工作的愉快。但接下来经历的一件事,使我大受刺激。 下载论文网 一天早 关键字:中非,新丝绸之路,1973,年底,离开,北京,前往,摩洛哥 1973年底我离开北京,前往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到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商务处工作。驻外商务处的主要工作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随着我对当地情况不断熟悉,体会到胜任工作的愉快。但接下来经历的一件事,使我大受刺激。 下载论文网 一天早晨,我和同事来到卡萨布兰卡港接船。茫茫海天之间,两艘满载货物的轮船几乎同时驶进港口,一艘是五星红旗飘扬的中国船,一艘是挂太阳旗的日本船。当货物卸下来时,我们看到日本船卸下来的是汽车、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高档产品,而我们主要是茶叶等农产品。一看报价,一辆日本汽车几乎抵得上一船的中国绿茶,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当然也为我们的绿茶、瓷器、丝绸、轻工产品等国货来到国外市场而高兴,为我们的大头针甚至占领了整个北非市场而自豪,但我实在不能接受,我们的产品与日本产品在价值和价格上竟有如同东非大裂谷那样的巨大落差! 那天夜里我严重失眠了,辗转反侧,我多么渴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能像日本那样出口机电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但我也知道,改进我们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附加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看包装,就能知道当时我国外贸出口的落后状况:瓷器用稻草捆扎,茶叶用木箱置放,厂丝就在麻袋里。由于包装差,我们出口的产品破损很厉害,有时候,到货的暖瓶、桅灯等,破损率竟达70%,严重挫伤了当地客商经营我国货物的积极性。 为了努力扩大双边贸易,我们想了不少办法。我们一度将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的希望放在农业机械上,积极联系国内有关厂家。但由于当时国内企业确实技术不过关,且报价太高,以至于处处掣肘。农械厂连一个农药喷雾机的喷嘴技术问题都没法解决,最后摩洛哥客户失望而归。 我承认,那段工作尽管不无收获,但在改进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上,受当时条件限制,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个遗憾,直到几十年后才得到弥补……我深深地感到,一个国家的贸易发展与其经济规模特别是工业水平紧密相关,经济上不去,工业不能进步,贸易将无从谈起。 新中国与非洲贸易始于1950年。当时只同北非的埃及、摩洛哥建立了贸易关系。当年贸易额只有1214万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1%。从1954年起,中非贸易额开始增加。到1959年达到9087万美元,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主要均为北非国家。中国对非洲出口茶叶、粮油食品、轻工产品等商品,进口则主要是棉花和磷酸盐。 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总理访问非洲10国以后,中国开始对非洲提供较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在经援带动下,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也得到较快发展。到1969年,中国与非洲3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金额达1.82亿美元。 70年代,中非贸易额介于1.8亿-8.2亿美元之间。仍然只占全国进出口总额1%左右。贸易伙伴在仍以北非国家为主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拓展。 我们那时对非洲的了解很肤浅,一般都认为非洲很穷很落后,所以消费水平低,这其实小看了非洲。在非洲,无论北非还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实也有一个较高档次的消费群体,由那些与原殖民地宗主国有密切联系的上中层人士和部落酋长组成。这些人有钱,习惯使用高档次的欧洲货,消费品位很高。 在1980年代,除1985年,中非贸易额基本维持在8亿-12亿美元之间,比70年代稍有增长。贸易发展徘徊不前是由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更加关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对非洲的援助有所减少,影响了与经援有关的贸易。同时我们改变了贸易支付方式,放弃记账结算,采用现汇支付,而非洲国家普遍外汇短缺。 1992年之前,我们在非洲的情况,是正规军(中央外贸企业)不如地方部队(省级外贸公司),地方部队不如游击队(地方县市外贸公司),游击队不如散兵游勇(私营企业和个体户) 那时,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在非洲设立了150多个贸易中心和办事处,200多个贸易公司和分拨中心。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中心和公司绝大多数经营得不好,于是有些业务人员离开公司自己去闯天下。业务人员会外语,懂产品,懂营销,有市场,有客户,自己做生意很容易。后来在非洲做贸易的很多华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