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左冠起源于右冠窦 更加罕见。走行变异较大。 *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LAD与LCX分别起源于左冠窦 *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LCX起源于右冠窦 *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右冠起源于升主动脉 *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病理畸形) --冠状动脉瘘 50%起源于右冠,可引流至右心室、右 心房、肺动 脉、左心室及上腔静脉,超 过半数无症状,部分可引起心衰、缺血 及心内膜炎。 * --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病理畸形)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大多数患者出现严重缺血症状,仅25%存活至成年 *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 指一段心外膜血管走行在心肌内。 几乎总发生在左前降支。 发生率5%-12%。 通常没有血流动力学意义。 *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 * 冠脉造影病变形态 向心性狭窄 偏心性狭窄 局限性狭窄 狭窄长度小于10毫米 管状狭窄 狭窄长度介于10~20毫米间 弥漫性狭窄 狭窄长度大于20毫米 管腔不规则 狭窄程度小于50%的病变 管腔闭塞 钙化病变 点片状、条索状、管状 扭曲、成角 开口病变 分叉病变 * 冠脉血流分级 TIMI 0 级:无再灌注或闭塞远端无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梗塞区供血冠状动脉 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 但造影剂进入和清除的速度都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慢 TIMI III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迅速充盈和 清除 * 前降支开口病变 --左前斜足位、头位比较 * 前降支近段闭塞 --多体位比较 * 右冠病变 --左前斜、头位比较 * 向心性狭窄 * 偏心性狭窄 * 肾病与介入检查 定义:是由造影剂所致的急性肾损害。 发生率:肾功能正常者14.5%。慢性肾功能不全者32-42%。 介入对肾脏最大的风险是造影剂引起肾损害--造影剂肾病(CIN) CIN已成为医源性肾损害的第三位。发病率约为3.3%~14.5%。 危险因素越多发生率越高,无危险因素者为1.2%~1.6%。 4项危险因素者为100% 有慢性肾病者,CIN发生率高,达31.6%~42.0% CIN死亡率高达35%,2年生存率仅18% * 影响肾功能的相关因素 年龄 70 岁 糖尿病 高血压 痛风 心力衰竭 肾病或近期肾脏手术 近期大手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 近期接受过X线造影剂(7天内) CIN 的危险因素 重要危险因素: 原有肾功能减退 糖尿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大剂量使用造影剂 其他危险因素: 有效血容量降低 多发性骨髓瘤 近期用ACEI, 非激素类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 严重感染 肝硬化及腹水 * 我们常见的造影导管 Judkins 左和右 TIG Amplatz 左和右 多功能MP 冠脉旁路左和右 * 经下肢导管进入左冠导管 Judkins L Amplatz L1 * 经下肢 进入右冠导管 Judkins R Amplatz L1 * 各种导管弯曲和进入冠脉情况 Kiesz? Left allRight? Q-Curve? CLS? Voda Left? Kimny? Muta? Right Muta? Left Radial Mann? IM IMC 经桡动脉 股动脉 桡动脉 * 导管外径尺寸大小的换算表 3.00 mm .117 9 FR 2.66 mm .104 8FR 2.33 mm .091 7 FR 2.00 mm .078 6 FR 1.66 mm .065 5 FR 1.33 mm .052 4 FR 1.00 mm .039 3 FR 0 .66 mm .026 2 FR 0 .33 mm .013 1 FR MILLIMITERS INCHES FRENCH 便于我们评估血管内径的大小和病变的长短 * 经桡动脉导管进入左冠到位技术 * 经桡动脉导引导管右冠到位技术 * segments of coronary arteries 冠状动脉病变的定位可直接用各血管支的名称外,仔细区分可选用15段分法来描述。 右冠状动脉分四段:第1段为右冠状动脉的水平段;第2段为垂直段;第3段为后水平段;第4段为分支以后,包括后降支、后侧支和房室结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