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第一课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咬文嚼字》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唐代卢延让的《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古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着实令我们钦佩。那么今人对待语言文字的使用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今天让我们将借助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章来协助我们学习如何恰当的使用语言文字。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咬文嚼字》。题目是《咬文嚼字》,那么请大家先不看课文,我们先尝试自己来咬文嚼字一番。 二、作者简介 1、朱光潜(1897--1986) 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2、朱光潜三座右铭 ①恒、恬、诚、勇(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 ②走抵抗力最大的路!(英国爱丁堡大学)) ③此身、此时、此地。( 20世纪30年代) 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 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 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淡薄名利,静心研究 三、解题 1、“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 ①形容过度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幻灯片显示)贬义。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2、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仅仅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题目的含义: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贬词褒用 朱先生认为“咬文嚼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具体咀嚼揣摩呢? 理清思路,明确结构。 (一)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仅仅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来说明“道理”? 1、郭沫若改剧本(1-2) 2、王若虚改《史记》(3-4) 3、韩昌黎改“推敲”(5) 4、苏东坡改诗句(6) 5、“柳腰桃面”等套语(7) (二)这些事例,哪几个跟思想情感的变化最紧密? 前三个。 (三)归纳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5段)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6—7段)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部分(第8段)结语: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重点赏析最后三段 快速浏览第六七段。 (一)找出什么是“直指意义”“联想意义”。 (二)它们有什么区别? 直指意义:易用,固定,偏于类型,易控制 联想意义:难用,游离,偏于个性,不易控制 (三)作者是怎样分析其中的道理的? 举出实例: a、苏轼《惠山烹小龙团》“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b、“柳腰桃面”等套板反应。 正反对比 (四)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1、阅读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 1)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 诗中人物所实行的活动 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 修辞 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品茶,赏月 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 比喻,对偶 2、小龙团—小团月 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帝的茶。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能够协助学生理解“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把“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觉联起来,从而使诗句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显得丰富,比直接说更有韵味。而我们也能够通过这两句诗句想象当时那种场景:夜晚,月影朦胧,在山间泉水旁,诗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赏月,十分之怡然自乐。如果直接写,那还会有这样的想象吗?(用书上的词语)这就是点铁成金。 3、举例理解 一川烟草——朦胧愁绪(化虚为实) 写愁的具体形象的其他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动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重量)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水:清澈、和缓、流动 姑娘:纯洁、温柔、机灵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山:雄壮 、高大、包容 少年:有力、健壮、胸怀宽广 结论:善

文档评论(0)

153****0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