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语文八年级下册.docVIP

导学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语文八年级下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安五中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课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型 自读课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周广平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学 习 过 程 个性补改 导入活动,激趣引思 提起诗人,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吟风弄月、风流潇洒的形象。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诗人的生活中除了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多数的诗人受生活所迫,也是要吃饭、租房、找工作的。想要找工作,就要写简历、写求职信。诗人写的求职信自然也是诗,这类诗,有一个特别的分类:干谒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首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预习与交流 (一)介绍背景,知人论世 1.孟浩然(689---740)( )人,( )代( )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 )”。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 )( )。留给后人的有《孟浩然集》。 2.干谒诗: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3.背景介绍: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21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二)练习朗读,读准字音与停顿。 1读准字音: 涵( )虚 混( )太清 舟楫( )羡( )鱼情 注意节奏: 三、翻译句子,疏通大意。 1.注释   ①选自( )张丞相:即( ),唐玄宗时为相。 ②涵虚混太清:涵虚:( )。涵:( )。虚:( ) ③混太清:( )。太清,( )。  ④济:( )。 ⑤端居:( )。 ⑥坐观:( )。 ⑦徒有羡鱼情:徒:(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 ):“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2.译文    四、品读内容,感受诗意 (一)望洞庭湖 1.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2.朗读首联和颔联,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品析前两联中你喜欢的词句。 (二)、赠张丞相 1.朗读颈联和尾联,用简洁的语言谈谈诗人以此诗赠张丞相的意图。 2.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品析后两联中你喜欢的词句。 学以致用: 1.根据内容及主旨等方面,可以判断这首诗的体裁是——干谒诗、酬赠诗。 干谒诗: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2. 拓展阅读一首著名的干谒诗: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代诗人朱庆馀,在临考前给水部员外郎 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探听虚实: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洞房花烛夜后,早晨要拜见公婆,精心梳妆,羞问夫婿,眉毛画得深浅合不合时宜?此诗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听虚实。比喻通俗贴切,别出心裁。 张籍看过,大为赏识,回诗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诗歌仍以比喻作答,把朱庆馀比作越女,把他的诗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敌万金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3.课堂检测: 1).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

文档评论(0)

FK教育题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