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
第 周第 课时
累计 课时
课题
课外古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教学目标:
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方法及措施:检查预习指导朗读合作探究点拨归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课堂流程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展示+点评+练习
【授课流程】:导入+新知呈现+小组展示+巩固练习
情境导入:“乌台诗案”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2.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
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教师点拨
整体感知:
1.反复品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体会词的意境。
2.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三品读鉴赏: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2.“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3.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忧愤。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四苏轼词总结:
比较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说一说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A.拓宽了婉约词的视野。苏轼词以清新明快沉挚深永的婉约词为主。他的婉约词不再是“花间”式的绣幌绮宴席,不是宴殊式的小园芳径,也不是柳永式的依红偎翠,他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酒宴歌妓翠帐香径等狭小的圈子引开,把读者从花间带向人间,从樽前带向世前。举凡咏史咏物登临怀古悼亡送别游仙谈禅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无不摄入笔端。
B.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入宋以后,词学大兴,范仲淹的边塞之作,宴殊的人生几何之叹,欧阳修的婉转言情,柳永的长篇铺叙,都能达到高度成就,词坛的正宗——婉约词,在一百多年的发展演进中,群芳竞放,可说是蔚为大观。然而,苏轼以其淋漓巨笔,翻万丈波澜,开豪放一派先河,树词坛异帜。
导学案
一课后练习
背诵这这首古诗词。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