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词,正确读写“妒忌、都督、商议、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4、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把人物形象描写得如此形象、生动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计悬念,游戏导入新课。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有哪些吗?大家都跃跃欲试,这样吧,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说人物特征,你们来猜一猜,是谁出自那本书?
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他是谁?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老虎?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手持白羽扇(诸葛亮),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草船借箭》。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抓住那些关键字。
简介历史背景。
二、借助自主导学单检查预习情况。1.指导读准字音。 教学时应逐个指导学生读准。惩:读chéng 得:读děi
2.指导用部分词语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再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启发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
3、学习第1-6段。(1)读2-3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
因为文章一开始,就直接点出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第2自然段就写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读书了解到周瑜妒贤忌能的狭隘胸襟。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不要推却”,最后当诸葛亮同意三天造好后,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口实,日后好堂而皇之地加害于他。因此当他以为诸葛亮“中计时”便显得很“高兴”。)
(2)分角色朗读。(2-5)
由于本段人物对话较多,人物个性特点鲜明,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语气地分角色朗读,以达到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特点的目的。
(3)从周瑜对鲁肃说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4)诸葛亮请鲁肃帮哪些忙?他还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联系上文,课文中哪些词语表明诸葛亮对完成造箭的任务挫败周瑜的阴谋胸有成竹? (5)鲁肃是怎样向周瑜报告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这一大段安排三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一共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周瑜吩咐军匠们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材料,并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这一层意思,同学们通过思考第一个问题就能理解到周瑜气量狭窄,妒贤忌才,完全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诸葛亮并要治他的罪。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介绍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它按时间的顺序,有声有色地讲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诸葛亮让兵士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诸葛亮让兵士“擂鼓呐喊”其实是虚张声势,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来迷惑曹军,使之在大雾之天不敢冒然迎敌,只能用放箭来逼退敌人。鲁肃看到诸葛亮让兵士擂鼓呐喊很吃惊,也很害怕。万一曹兵出来,这些人就危险了;而诸葛亮却笑着、非常肯定地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还邀请鲁肃一同吃酒取乐。通过对两个人物不同反应的比较,使学生们理解到诸葛亮的谋略和胆识的超人之处。
(2)曹操是怎么做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又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问题,要使同学抓住曹操的言行去体会出他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对什么事都谨小慎微,不敢冒然行动。诸葛亮正是抓住了曹操的这个弱点才敢这样安排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知己,还能知彼,他善于识人的特点在这里再次得到证实。
(3)诸葛亮是怎样排兵布阵的? 诸葛亮先让船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语文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小学语文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爱心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爱心树》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学写儿童诗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风娃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小学信息技术_快跟鼠标握握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信息技术_快跟鼠标握握手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比较阅读--<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信息技术_8.勾勒校园新景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信息技术_8.勾勒校园新景色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10.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小学语文_13.荷叶圆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4).doc
-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抓住细节刻画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抓住细节刻画人物》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3).doc
- 小学语文_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