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谱概论 (27)服装艺术造型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工尺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两种乐谱与它密切相关,这就是燕乐半字谱和俗字谱。 我们首先来看燕乐半字谱。 1.燕乐半字谱 “燕乐半字谱”是对唐代乐谱的称谓。此名称最早见于宋陈旸《乐书》:“御制《韶乐集》 中,有正声翻译字谱。又令钧容班部头任守澄并教坊正部头花日新、何元善等注入唐来燕乐 半字谱,凡一声先以九弦琴谱对大乐字,并唐来半字谱,并有清声。” 由此可知,在唐、宋时期,燕乐所用之谱被称为“燕乐半字谱”,但陈旸《乐书》只说有 此谱,并未列出谱字,其他文献也未见记载,因此这“燕乐半字谱”是何形态便不可知。丘琼 逊先生在《燕乐探微》中认为,所谓“正声翻译字谱”,疑是宫商乐谱,或为正体谱字,或将 律吕谱翻译为乐谱,如将黄、太、姑、林、南等字译为宫、商、角、徵、羽,或译为合、四、 一、尺、工等字。 20 世纪初,在敦煌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 )的唐代乐谱,其谱式就是这种“燕 [1] 乐半字谱” 。在早期的敦煌乐谱研究中,如王重民著《敦煌曲子词集》(商务印书馆,1950 年)和任二北著《敦煌曲初探》(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 年)均称敦煌乐谱为“工尺谱”。 后来,以杨荫浏先生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燕乐半字谱”是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但陈应时 认为,敦煌乐谱与工尺谱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前者属于琵琶谱,后者属于管色谱,两者并 无直接的渊源关系,虽然它们在谱字上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其意义和用途却不相同(《敦 煌乐谱是工尺谱的前身吗?》,《音乐学习与研究》1988,4 )。 由于目前对敦煌乐谱的研究还处于正在进行中,所谓的“四大家” (叶栋、何昌林、席臻 贯、庄永平、陈应时)争论得很厉害,而且这也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因此,我们在这里只是 指出燕乐半字谱与工尺谱的关系,敦煌乐谱本身暂时不列入我们的学习范围。 2.俗字谱 在宋代的音乐文献中,还有一种可以和工尺谱字相对应的所谓“俗字谱”。“俗乐字谱”一 名始见于清·陈澧的《声律通考》,他是沿用宋·朱熹在《琴律说》中对“俗乐之谱”的称谓。 陈元靓《事林广记》称之为“管色指法”;张炎的《词源》称之为“管色应指字谱”;《白石道 人歌曲》中的十七首词调歌曲即以这种乐谱记写,杨荫浏先生称之为“旁谱”;清代学者方成 培在其《香研居词麈》一书卷四“宋俗字谱”条中,曾辨析白石旁谱,可见他也将这种乐谱视 为“俗字谱”。 下表是各文献所记载的俗字谱字与工尺谱字对照表: 沈括 陈旸 朱熹 姜夔 张炎 陈元 脱脱 脱脱 文献 《梦 《乐 《琴律 《白 《词 靓 等 《宋史 溪笔 书》 说》 石道 源》 《事 《辽 乐志》 谈补 1101 约 人歌 约 林广 史乐 载蔡元 笔谈》 1190 曲》 1280 记》 志》 定《燕 律名 约 约 1340 1344 乐》 1090 1195 1345 工尺 工尺 俗字 俗字 俗字 俗字 工尺 工尺[5] [2] [3] [4] 黄钟 合 合 ㄙ ㄙ △ ㄙ 合 合 大吕 下四 マ マㄡ マ 下四 太簇 高四 四 マ マ マ,ㄡ マ 四 四 夹钟 下一 二 一 ヽ 下一 姑洗 高一 一 二 一 一 ヽ 一 一 仲吕 上 上 ク,マ 么, ケ 么 上 上 蕤宾 勾 勾 ㄐ,ㄙ ∟ ∟ ㄑ 勾 勾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