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12 唐诗五首 黄鹤楼崔颢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春望杜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12 唐诗五首 黄鹤楼崔颢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春望杜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阅读训练】: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4)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和诗歌,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但本班学生存在思考不深入,总结不概括的问题。 效果分析 1、情感评价教师的每一句话,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满怀着对学生的爱,从对学生的尊重的角度出发,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有着浓浓人情味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学生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2、差异评价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我们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世界在他们的眼中也呈现了不同模样,所以他们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因人而异,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适时适度的给予评价。3、多样化评价我们的课堂即时评价语言一定要有针对性,防止笼统模糊。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语言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你真棒、你真聪明”像听到这样的评价语言学生已经有些麻木了。其实学生希望得到的不是简单的赞美,而是对自己的回答做出具体的分析,做出必要的解释。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他们为什么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还有就是当学生的发言中出现显而易见的知识性错误时,我们更不能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使学生看不清努力的方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也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快乐享受。 教材分析: 《渡荆门送别》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诗五首中的第三首。本单元的诗歌都是描写山水,在写景中抒发情感的诗。它有着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和古代文化积累传承的意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阅读训练】: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4)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渡荆门送别课后反思   一、知人论诗更高效      南怀瑾先生说:“言为心声,诗从情发。”在诗歌教学中,贯彻知人论诗的诗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来品味诗歌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知人论诗这种观念并不是说要求对每位诗人的方方面面都做详细的介绍,对有些诗人则没有必要,不同的诗人介绍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比如对李白就侧重于个性与诗歌风格的介绍,对杜甫侧重于其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的强调,关注杜甫把个人情感与社会状况相结合。如果进行对比阅读,还可以结果诗人的传记,将诗人之间的关系作疏理,让学生对着名诗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这四位诗人同属唐代,他们之间都有着一段故事。李白送别孟浩然,写下《黄鹤楼 送孟浩然 之广陵》;李白面对崔颢的《黄鹤楼》,自愧不如地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杜甫评价李白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比照赏读重选诗      在这节课堂里,我运用了对比阅读法,运用《渡荆门送别》与《早寒江上有怀》的对比,让学生对思乡的古诗有初步的了解。古代诗歌阅读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不防根据题材分类,在同一册语文课本,或不同学期的语文课本中选择两首诗进行比照赏读,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其中一首作为重点阅读,另外一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