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执教人: 初二年级
北师版 语文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理解文意。
学习白描手法,感受西湖雪夜之美。
感受张岱的“痴”
重点:学习白描手法,雪后奇景的赏析。
难点:理解张岱痴的情感。
一、精彩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西湖。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之美,无与伦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感受一下西湖的冬之美。
二、出示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2、学习白描手法,感受西湖雪夜之美。
3、感受张岱的“痴”。
走进作者:
过渡语:跟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张岱何许人也?
屏显: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晚年避居山中,一生淡薄名利,喜山水、懂音乐、善品茗、好收藏、精戏曲。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
整体感知 :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屏显: 读准字音 注意句读
借助工具书或小字注释理解文意。
引领学生解决字词,疏通文意,了解作者行文思路。
屏显:一、背景 二、雪景 三、故事 四、意味
以叙事为线索。
这四部分可以概括成:奇景 奇事 (板书)
五、美文赏析 :
美读欣赏42字
再读课文,标划出这42个字。
屏显: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齐读、个别读、品读这段文字。
请对着42个字写出一句赏析的话。问答师生互动。
雪后西湖全景,突出天地茫茫,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特写西湖近景,描绘眼前景物,渺小、微弱。
本句写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既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寞之感。
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营造了天空、云层、湖水浑然一体的阔大境界。三个“与”结合“一白”就勾勒出天连着云,云连着水,白茫茫一片的浑阔清远。 不仅暗示了小舟徐徐前行,还表现出湖中景物和人渐次融化到这茫茫雪海之中。 这是极写亭、人等之小来反衬出西湖大雪的茫茫无边。
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张岱笔下的西湖雪景。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身临其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
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老师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影射,从张岱所描绘的景物中,你能看出张岱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能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吗?
“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天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张岱的确是一痴人,他遗世独立,卓然不群。其“痴”,痴得可爱,痴得洒脱!
中国历史上还有无数这样的痴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苏轼。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文意理解、文脉分析、文笔欣赏。理解了张岱的“痴”,我们还学习了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当堂训练
1、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拏一小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1) ________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见余大喜,_______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拉余同饮。
(3) _______是金陵人,客_____此。
八、布置作业:
柳宗元的《江雪》与本文比较阅读。
从内容,手法及情感表达几个方面分析其异同。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一些这样的美文,多认识一些这样的“痴”人。
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这个班整体情况如下,40个学生都是农村孩子,语文课外阅读方面欠缺。初一年级时,大部分的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男生尤为突出。学生良莠不齐,差距比较悬殊,虽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基础逐步得以夯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化学_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历史_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初中地理_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世界的气候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物理_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2).doc
- 初中生物_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初中生物_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初中生物_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3).doc
- 初中生物_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课件设计(文档3).ppt
- 初中语文_湖心亭看雪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初中语文_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初中语文_皇帝的新装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初中历史_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2).doc
- 初中历史_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课件设计(文档2).ppt
- 初中数学_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初中数学_因式分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