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2).doc

初中语文_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能通过范例赏析、自主赏读,品味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 3.能通过辩论赛、资料链接,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了解历史上的曹操。 教学重点:    1.筛选关键信息,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音乐导入: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是三国。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意气风发的周瑜……今天,让我们再来结识其中的两位:一代枭雄曹操和才高八斗的杨修。(板书:标题) 二、梳理概括知情节 之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和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 1.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佯惊问( )麾军( )高阜( )拈弓搭箭( )弃弓绰刀( )曹丕( )大簏( )伺察( )谮害( )邺城( ) (2)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适疱官进鸡汤 恃才放旷 鸡肋 不置褒贬 植然其言 但操有问 叱退 麾军 2.师:本文语言文白相杂,弄懂这些文言词语的意思,全文的意思也就贯通了。 文章题目是《杨修之死》,杨修因犯何罪被杀?(鸡肋事件,惑乱军心) 如果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否会被曹操所杀?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杨修被杀原因? (会。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 3.课文写了杨修数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给每一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4.这几件事两个人物的做法和反应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个性特点? ??事???件 曹操反应 师:杨修的恃才傲物愈演愈烈,曹操的忌讳、厌恶与日俱增,最后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所以,这几件事说明了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咬文嚼字析性格 1.《三国》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要真正把作品读懂,准确把握人物个性特征,需在咬文嚼字上下功夫。 屏显: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葛红兵(文学批评家) 2.那么,我们如何从字缝里看人呢?同学们请听微课。 微课: 小说由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要素组成, 同学们在阅读小说时,比较容易看到的是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等显性的内容,较不容易看到作者表达方式在小说叙述过程中的作用。因而,小说解读,应重点关注其表达方式。比如,品味词语、解析句式、体会语气、赏析修辞、赏析细节、把握手法等等。 本文解读小说方法:品味词语、体会语气 示例:以鸡肋事件为例。请大家找出杨修和夏侯惇说的话,以及夏侯惇和曹操看到军士收拾行装后的表情。 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惇大惊 操大惊 同学们请看,这段话中哪几个词语用的好,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可关闭微课,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赏析) 赏析: 从“以”、“便知”、“故”三个词语可见杨修的判断退兵完全靠推理,杨修的才能可见一斑。在夏侯惇大赞:“真知魏王肺腑也”时,杨修的才高过人得到夸赞的洋洋得意暴露无遗。朗读杨修这段话时,要读出他的洋洋得意,读夏侯惇这句话时要读出他由衷的赞叹。 而“夏侯惇和曹操的大惊”,反映出杨修惹出的祸事性质的严重性。 同时可以从“鸡肋”事件看出,夏侯惇作为大将,犯下了与杨修一样的错误,而最终他并未被杀?为什么? 人物性格分析 由鸡肋事件,可见杨修胸无城府,一介书生,卖弄聪明而不知死活,不知收敛,不懂政治。 曹操,被杨修识破心思后恼羞成怒,心胸狭小,惩罚不公。 3.请你找出其他事件中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语,细细赏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可能:“门内活字”关键词和话语 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赏析:“皆不晓”说明众人皆醉我独醒,“乃”“也”“耳”说明杨修对曹操的心意自以为了如指掌,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