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报恩吉祥之窟”三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莫高窟“报恩吉祥之窟”三考 文献标识码: A 缘起 P.2991 所抄释惠苑《报恩吉祥之窟记》,系记述吐蕃统治 敦煌时期僧镇国及其所属汜氏家族在莫高窟开凿石窟的功德记 ( 以下简称《报恩窟记》 ) ,是一篇研究莫高窟历史的重要文献, 受到了敦煌学者的重视。 1992年,郑炳林先生首次刊布了《报恩窟记》的录文和校 释,提示学者们注意此篇文献的历史价值。 1996 年,马德先生 探讨报恩吉祥窟的存在问题: “僧镇国在莫高窟无迹可寻, 文中 所记一佛八菩萨的塑像题材, 在莫高窟现存洞窟中亦无此例, 俟 日后进一步研究。 ”1999 年,又在《敦煌莫高窟“报恩吉祥窟” 考》一文 (以下简称“马文” )中发表其新的研究结论: “莫高窟 今第 361 窟比较接近《报恩吉祥之窟记》 所记僧镇国营造之窟。 ” 马文结论尚属推测。 但其研究思路对学者们具有先导意义。 近期, 青年学者沙武田先生发表了 《莫高窟“报恩吉祥窟”再考》 一文 ( 以下简称“沙文” ) ,在继承马文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 些新的观点,主要从《报恩窟记》所载窟中毗卢像并八大菩萨的 造像题材人手探索, 最后推测报恩吉祥窟“极有可能即为莫高窟 第 234 窟”。 笔者认为, 上述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但不容 回避的是,迄今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未取得令人信服的结 论,仍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同时,学者们的一些具体论述和观 点未尽妥当,仍有可商之处。故对《报恩窟记》与“报恩吉祥之 窟”提出自己的见解,冀有助于推进此问题的研究。本文是在马 文初考、沙文再考的基础上立论,故题为“三考”。 探索“报恩吉祥窟”之我见 由于《报恩窟记》所记之窟是吐蕃时期为数不多的有文献记 载可知营造窟主、时代和部分题材内容的洞窟之一, 故引起学者 们的关注,力图探索其在莫咼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究竟是哪 一窟。前述马文、沙文便是这种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迄今为止, 学者们的研究总体来说还停留在推测的阶段。 其原因从客观上来 说在于《报恩窟记》的记载过于简略,从主观来说则是由于目前 学术界对吐蕃时期敦煌石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致。 笔者认为,报恩吉祥窟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探索: 其一, 从该洞窟的崖面位置入手。 其二,从报恩的主题思想人手。其三, 从毗卢舍那佛和八大菩萨的造像题材内容入手。 一、崖面位置 《报恩窟记》云:“遂于莫高胜境,接飞檐而凿岭,架云阁 而开岩。”马文已根据这三句话透露的信息准确地指出该窟系新 开窟,“位置在崖面的中层以上”。 笔者认为,根据“接飞檐而凿岭”所透露的信息, 可以进一 步将该窟锁定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 “飞檐”本指古代楼阁等高 大建筑飞翘的屋檐,也常常用作楼阁等建筑的代称。如《洛阳伽 蓝记》卷 3:“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 道西。雍为尔朱荣所害也,舍宅以为寺……白殿丹槛,窈窕连亘; 飞檐反宇,穆 ?P 周通。”李世民《置酒坐飞阁》诗云:“高轩 临碧渚,飞檐迥架空。 ”两处“飞檐”一指寺院建筑, 一指飞阁, 均用作高大建筑的代称。 《报恩窟记》中的“飞檐”当指莫高窟 崖面的楼阁类建筑, “接飞檐而凿岭”表明该窟是在靠近崖面上 一个楼阁类高大建筑之处营造。 莫高窟崖面现存的楼阁类建筑只 有第 130窟窟檐、九层楼 (第96窟窟檐) 、三层楼(第 16窟、365 窟、 366窟窟檐 )三处,而这三处附近正是吐蕃时期营造洞窟比 较集中之处。 据马德先生研究, 三层楼由中唐敦煌高僧洪辨所造, “这三 个洞窟的营造是一个连续过程,中间的 365窟营造于832— 834 年,上下的 366 窟和 16 窟的营造也就是在此前后 10 来年间的 事”。马文认为《报恩窟记》“文中有一些描述与公元 839 年成 书的《大蕃故敦煌郡阴处士公莫高窟修功德记》相近。据此,可 将本功德记文的年代推定在公元 840 年前后”。据此则可推断, 当营造“报恩吉祥之窟”时, 与此同时的三层楼尚在营造中, 因 此有理由排除三层楼附近的洞窟。 据 S.3929+S.6161+S.6973+S.11564+P.27624 敕河西节度兵 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 ,北大像在张淮深主持重修后“新增而横 敞五层”之前是“旧阁乃重飞四级”, 即在晚唐之前北大像前是 四层的楼阁式窟檐建筑。现在的九层楼是民国二十四年 (1935) 敦煌当地民众重修的。 因此, “接飞檐而凿岭”的位置也有可能 就是现在九层楼的附近。 九层楼北侧第二层的第 232、237、238、 240 窟和第三层的第 235 窟等吐蕃晚期营造的洞窟成为我们寻求 报恩吉祥窟的一个范围。 第 130 窟崖面现存有窟檐建筑。 据潘玉闪、马世长先生研究: “我们把 130 窟窟前下层殿堂遗址和主室地面铺设的花砖定为 西夏时代……130窟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