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ocxVIP

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现存的敦煌诗歌写本为四百多个, 在敦煌文献中所占比例很 小。敦煌学研究中,敦煌诗歌也不算热门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 果集中于:王国维、潘重规等对《秦妇吟》的考订与研究;王重 民、潘重规、孙望、童养年、陈尚君等对《全唐诗》的补编、校 订工作;黄永武、徐俊等对敦煌诗歌的整理校辑;胡适、 [ 法] 戴密微、张锡厚、潘重规、朱凤玉、项楚等对王梵志诗歌的研究; 王重民、潘重规、柴剑虹、 陈国灿等对陷蕃诗的研究。 总体来看, 文字校订和内容解读方面的成果较突出。 本文所依据的敦煌诗歌写本材料, 主要基于徐俊的 《敦煌诗 集残卷辑考》。 一、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特征 探讨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特征, 至少要包含下述问题: 唐代 敦煌,人们如何获取和复制诗歌文本?这些文本是如何编集的? 文字抄写、版式安排有何特征? 传播意味着要有复制。 敦煌诗歌写本的复制方式为手抄。 这 种抄写复制行为,称为“传写”或“传抄”,汉唐史料中常见 “传写”一词, 此类事例更是俯拾皆是, 读者传写是汉唐时期文 本传播的主要方式。敦煌诗歌写本就是这样形成的。 从存在方式看,敦煌诗歌写本可分两类:诗集和单篇。其主 体是诗集。单篇指一件写本只抄一首诗作,如《秦妇吟》,此类 写本很少。诗集又包括别集(个人诗集)和集抄(集合数种诗作 或数个诗人的选集)两种类型,以集抄为多。 从传播的角度看诗集,至少要知道它的名称、作者、编者、 编选思想等信息。以此来看敦煌诗歌写本,立刻会发现,此类信 息几近缺失。 “既无书名又无编者, 也无编例可寻的诗歌选本所 占比例最大。 敦煌诗歌写本与传统意义上的‘诗集’概念存 在着相当大差异”。 这种现象的产生, 部分可能与敦煌诗集写本 均为残卷有关,但总体来看,即使将残卷因素考虑在内,依然会 一头雾水。 诗集名称、作者、编者信息缺失严重 先看诗集名称。 现存敦煌写本, 极少数残卷上保留有集名如 “故陈子昂集”、“珠英集”、“王梵志诗集”等。绝大部分今 人熟悉的 《唐人选唐诗》 、《高适诗集》 、《李峤杂咏注》 、《白 香山诗集》等敦煌写本集名,其实并非残卷上原有的题署,而是 罗振玉、王重民等早期整理研究敦煌文献的学者们根据集子内容 推测或拟定的名称, 随着研究的深入, 有些集名已证明并不准确 ②。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多以“唐诗丛抄” “诗钞”等为 名,一方面更符合敦煌写本原貌, 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诗集的名 称实在无从查考。 再看作者。在徐俊统计的 63 种诗集中,只有《伦人王克茂 诗抄》、《杨满川咏孝经十八章》、《李矫杂咏注》、《李翔涉 道诗》 、《释玄本五台山圣境赞》 、《高适诗集》 、《张祜诗集》 、 《岑参诗集》、《赵嘏读史编年诗卷上》、《吴均诗集》等十数 件,能确定作者身份(部分经后人考订而定名)。存写本 30 余 件的《王梵志诗集》,虽然有的标明为王梵志,但潘重规、项楚 早已指出, 王梵志诗的作者并非王梵志, 而是众多白话诗人作品 的集合体。 那些集抄类的诗集写本, 其中的作者信息更是十分随 意,有的诗作下面标明作者,有的则不标,所标也未必就是真正 的作者姓名,很可能是托名之作。五百多首零散诗作中,作者留 有姓名且大致能考证出生平的,不到 30 位。 第三,编者 情况。王梵志诗集的编者无从查考。其他敦煌诗集写本中, 《玉 台新咏》、 《珠英集》的残卷上找不到编者信息,是后人据传世 文献记载,断定其编者为徐陵和崔融。另有《瑶池新咏》 (原残 卷上无此题名,为后人考定),其残页上存有编者信息:“著作 郎蔡省风纂。”除此而外,绝大部分敦煌诗集,均无法找到编者 信息。 无明确的编集思想 但凡诗文集, 一般都会在一定的编集思想下聚合作品。 会有 比较明确的编选标准;诗作编选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题 材等。在诗集的外在形式上,要有序言、目录、作者姓名、诗题 等基本要素;每页的版面也有具体要求, 让集子看上去整齐统一。 但遍观敦煌诗歌写本,完全找不到此类编集思想。 首先,找不到诗集的编选思路。 多数诗集都是随意挑选作者 与作品,随意排序。不同体裁的作品合抄不在少数:“就诗歌作 品而言,与曲子词、宗教赞颂、辞赋以及变文等讲唱作品合钞的 写本并不在少数”, “在收录诗人诗作的多寡上, 也表现出较多 的随意性, 通常没有明确的起止”。 偶有几部能够看出一些编选 思路,如部分王梵志诗集写本,另外存诗 155 首的《心海集》: “从五、七言至道篇的分开排列,使我们隐约可见《心海集》各 篇排列规则的存在。”但总体来看,大多数敦煌诗集,后人无从 判断其编集思路。 其次,诗集的抄写形制随意。 以被视作精品的两个写本为例。 一是存诗三十余首的“唐诗词丛钞”残卷, 此卷首尾俱残, 抄于 《古文尚书》残卷卷背。徐俊称此卷“行款严整,书法甚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