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乐群作育英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敬业乐群 作育英才 一、文化特色:敬业乐群 上海敬业中学创建于清乾隆十三年( 1748 年),是上海现 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名校。 与历史上上海诸多的教会学校、 租界学 校不同, 它是一所从创建至今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创办、 自已管理 的学校。经历了二百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敬业中学传承“敬业、 乐群”的校训,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享誉社会。“敬业”出自《礼 记?学记》中的“三年视敬业乐群”,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五 经正义》中解释:敬业,谓艺业长者,敬而亲之;乐群,谓群居 朋友善者,愿而乐之。朱熹解: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 在纷繁复杂的海派文化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仅使得 敬业中学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民族精神, 而且赋予了普通师生的日 常教育教学生活以切实的意义。 坚守中国文化中“敬业乐群”的 传统价值观, 是上海敬业中学形成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力 量源泉。 二、文化特色的主要特征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 说的其实是一个民族文化 的独特性。如果像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所说的那样:“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没有现代科学, 没有先进技术, 就是落后,一打就垮, 痛苦受人宰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文化,没有民族 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那么,在全球化 趋势不可阻挡的今天, 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 如何能够通 过历史名校来最大程度上保留中国传统的文化?上海敬业中学 以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建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文化敬业 走进敬业中学不大的校园, 仅有的“敬业”、 “乐群”两座 教学楼并没有大上海到处都显示出来的现代化摩登气派, 只是古 朴端庄,持重典雅。不禁令人心生疑惑。如此蜗居在老城厢一隅 的区区两栋楼舍如何承担得起从乾隆十三年 (1748 年)至今 267 年的厚重历史?然而, 敬业教学楼大厅中温润如玉、 君子风范的 叶企孙先生雕像庄敬肃穆,校园里的大型校史浮雕墙、校训碑、 历任校长墙、院士墙,说不尽的历史、道不完的故事。无处不向 人们倾诉着那久远的文化传承。 乾隆十三年(1748年),翁藻与当时上海知县王 ?K率先捐 俸,将世春堂修缮一新, 改建为讲堂斋舍, 定名为“申江书院”, 作为举贡生童每月会课的场所。乾隆三十五年( 1770年),巡 道杨魁集资大兴土木重建书院, 改名为敬业书院。 书院初建课规 依据传统的科举设置。 鸦片战争后, 教育家冯桂芬出任书院山长, 敬业书院率先引进西学。 戊戌变法后, 敬业书院又率先改革学制, 施行“双轨制”。“庚子事变”后敬业书院早于 1 905年清朝廷 颁布癸卯学制变书院为学堂。率先于 1902 年改为敬业学堂,在 上海最早设置“西算”、“理化”、“博物”等西学课程。民国 时期,时局动荡,敬业学堂移至租界地,顽强生存,学习近代西 方教育的先进理念,施行普通科、土木工程科、师范科并举的学 制。建国后敬业中学重视传承作为历史名校的中国传统文化优秀 内涵,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开始“文化兴校”的探索。 2007 年后学校制定《敬业文化 ?文化敬业》发展规划,拓广拓深“文 化敬业”的内涵, 将早已潜移默化到上海人日常生活的西方文化 新教工具理性中的“敬业”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中一脉相传的 “敬业”美德融合会通。 形成了既有西方新教工具理性中一点一 滴地做好实际工作, 一个一个地解决具体问题, 一步一步地战胜 困难的兢兢业业, 又有上海人小处计算细致细密。 珍惜一分一秒 快节奏工作学习的努力拼搏, 当然最大程度上还保留了传统文化 中尽心尽责、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自我奉献精神。 学校易造,文化难成。如果像台北大学王财贵教授所言,一 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想要去吸收别人文化是不可能的, 因 为他的眼光短浅, 心胸狭隘。 那么敬业中学之所以能够突破校舍 的局限,在不断吸收借鉴中开拓创新,传承 267 年的学校文化。 其根本原因或许就在于学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奠定了深厚的 “敬业”传统文化根基,根深才能叶茂,才能以长远的眼光、宽 大的胸怀不断吸取各种营养, 最终长成浸润着西风欧雨叶茂繁枝 的“敬业文化”之树。 (二)和谐乐群 除了重新诠释“敬业”人格的培养, 敬业中学还进一步对校 训“敬业乐群”中“乐群”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 根据唐代 经学家孔颖达的解释:谓群居朋友善者,愿而乐之。善于和同学 相处,和谐共存。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解释为:乐于取益以辅其仁 也,即愿意以学习的姿态吸取别人的有益言行, 来辅助成就自己 的仁义之心。传统文化中的乐群主要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 倡群体精神、社会关怀与造福人群。在此基础上,敬业中学重新 诠释“乐群”为“学会共存, 和谐发展”,并进一步分解为三个 学会:学会与自然共存、学会与他人共存、学会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