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敬之于礼的意义
《左传》作为一部集文学与史学价值于一身的古代优秀作品, 其本身是为《春秋》作注,因而与《春秋》关系的密切程度不言 自明。关于《春秋》的作者,一般的观点都指向了孔子,司马迁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明确说到“仲尼厄而作《春秋》”。而 孔子对恢复周礼情有独钟, 然而在乱世中, 孔夫子积极奔走却收 效甚微,只能将其恢复周礼的伟大理想诉诸笔端, 留下了寓褒贬, 别善恶的《春秋》一书,正所谓“孔子成春秋则乱臣贼子惧”。 因此,《左传》必然与周礼有着天然的联系,《左传》中经常出 现的评价合礼与否的“君子曰”便是最直接的证明。
《左传》 中涉及的礼可谓包罗万象, 传统周礼分类的吉、 凶、 军、宾、嘉,冠、婚、丧祭、朝聘、乡射五礼八纲无所不纳。尽 管礼的分类不一,内容各异,有兴有废,有去有留,但其精神内 涵却得以阐发, 并充分地体现在时人对于礼或者非礼行为的褒贬 评价中。那么礼的精神内涵究竟是什么?本文将以五礼为纲进行 简要论述,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一、宾礼
《周礼 ?春官 ?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周礼 ?秋官? 大行人》 :“凡诸侯之邦交, 岁相问也, 殷相聘也, 世相朝也。 ” 综合观之,宾礼主要是指天子、诸侯接待宾客的礼仪。在宗法社 会中,天子与诸侯、诸侯之间,大多有亲戚关系。“为了联络感 情,彼此亲附,需要有定期的礼节性的会见。” [1] 《左传》襄 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 事补阙,礼之大者也。” [2] 因此,朝聘之礼,对于天子和诸侯 来说都是大礼,需要隆重对待。以下是三则邦交中的失礼行为。
《左传》隐公六年传: “郑伯如周, 始朝桓王也。 王不礼焉。 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 犹惧不■,况不礼焉?郑不来矣!’”郑伯到王室朝见而不受周 天子礼遇, 周桓公因此建议桓王礼待郑伯, 从而为诸侯朝见树立 榜样,说明即使身为天子也必须对诸侯保持应有的恭敬, 以礼相 待。因为在天子式微的春秋时代,王室已然失去了往日的威权, 必须依靠于强有力的诸侯方能保持天下共主的地位。
《左传》 僖公十一年传: “天王使召武公、 内史过赐晋侯命。 受玉惰。 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 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 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 则礼不行, 礼不行则上下昏, 何以长世?”这是晋侯在接受周 天子赐命时的非礼表现。 天子赐命, 晋惠公却显示出一副懒洋洋 的的样子。惠公对天子使臣的傲慢、对天子的不敬表露无遗,内 史过由此预见, 晋惠公将无后于晋, 并进一步说明了礼与敬的关 系:礼是治国的根本;敬,是礼治的载体,行礼不恭敬,礼就不 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此,上下关系就会昏乱,又将依靠什么 维持长久统治呢! 这是时人对礼与敬关系的明确表达, 充分说明 了敬对于礼的重要意义。
《左传》隐公七年传:“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 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 矣。”在此,陈五父代表陈国与郑伯结盟,却一副心不在焉的 样子,这既是对自身职责的懈怠也是对郑伯的不敬, 泄伯由此作 出了陈五父必将不能免于祸患的评论,可见为臣者必须对国君、 对自身的职责保持恭敬的态度。
以上诸例表明天子于诸侯、诸侯于天子、诸侯之间的外交礼 仪都离不开恭敬这一内涵。
二、嘉礼
《周礼 ?春官 ?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嘉礼主要包括 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贺庆之礼,目的是亲和万民。 《左传》 中涉及较多的是关于婚礼以及飨宴之礼。 以下就以飨宴之礼和婚 礼为例加以评述。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蔡侯归自晋,入于郑。郑伯享之, 不敬。子产曰:‘蔡侯其不免乎?日其过此也,君使子展■劳于 东门之外,而傲。吾曰:‘犹将更之。今还,受享而惰,乃其 心也……其为君也,淫而不父。侨闻之,如是者,恒有子祸’。” 在此事例中,蔡候由蔡至晋,先后两次过郑。第一次郑伯派 子展于郑东门之外慰劳,蔡候态度傲慢,这是国君对他国卿大夫 的不敬;返回之时第二次过郑,郑伯亲自享之,蔡候接受享礼时 表现得很怠惰,这是诸侯对他国诸侯的不敬。 在此之前蔡景公与 儿媳通奸的行为已经流传于诸侯之间, 这是父对子的不敬。身为 国君而傲、惰、淫都表现了对礼的不敬,子产从这诸多事件中得 出不敬乃蔡候之本性的结论。终于,襄公三十年“太子弑景候。 ” 这个例子说明内心恭敬、循礼、守身,是人君必须具有的素养。
《左传》文公四年:“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君子 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曰:‘贵聘而贱逆之,君而卑之,立 而废之,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不允宜哉? 《诗》 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敬主之谓也。”按照礼节,国 君娶妻不亲迎,但应当派卿前往迎接。在此“卿不行”既是非礼 行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