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荣亲问题新探
《甲午年( 994)五月十五日阴家婢子小娘子荣亲课目》文
书散见于S.4700、S.4121、S.4643、北图新1450号中。北宋初 年的敦煌处于曹氏归义军统治的晚期, 通过这篇文书我们试图还 原那个时代若干历史事实真相。 这篇文书蕴含信息丰富, 对于研 究敦煌的礼俗、职官、民俗具有重要的意义。
依据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曹延禄担任节度使时间是
976?1002年,大致是宋太宗在位时期。因此可以确定上述敦煌 文书为北宋初年敦煌大族的一份请客名单记录。
荣亲,《汉语词典》 解释:“旧指登科及第, 使父母光荣。 ” 明代汪廷讷《种玉记?登隽》记载:“会看荣亲在这回。难兄难 弟,纬武经文,双双凤飞。”唐耕耦认为:“所谓荣亲客目,是 指荣亲设宴时邀请客人参加的名单。 ”①由此判断, 荣亲应该是 结婚请客的意思。
一 、主人的身份 “婢子”一词,有很多种解释,但结合文书语言环境来看, 这里当取古时妇人谦称的意思。
“小娘子”一词,蕴含意义颇多:其一,少女通称。通常用 以称他人之女, 亦可称己女。 唐代韩愈 《祭女挐女文》 载:“阿 爹阿八使汝奶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挐子之 灵。”其二,称年轻妇人。据《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载:
“僧儿道:‘只是殿直一箇小娘子,一箇小养娘。”其三,称 妾。《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载:“贵与同浑家王氏, 年少齐眉。后因没有子嗣,娶下一个小娘子,姓陈。”阴氏作为 敦煌当地大族不可能为人做妾, 因而第三种解释应该不对。又第 一种解释少女显然也不符合情况。 “小娘子”应该是年轻妇人的 意思。
为什么敦煌当地荣亲活动要在女方家来举行?一般认为, 我 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女子身份地位相对较低。其实不然,唐 代敦煌地区,女性社会地位并不似宋代理学盛行之后那样低下。 唐代敦煌地区的婚姻礼节里有一条叫“男拜女不拜”。 结婚在青 庐里举行仪式。胡同庆《从敦煌壁画看唐代民间婚俗》指出:“敦 煌莫高窟的历代画家, 对人生重要的婚嫁礼仪作过许多描绘, 例如 12 窟里展现的唐代婚礼场面, 就非常有意思:人们在庭 院里搭起名曰‘青庐 的布幕。 ‘青庐里,贺喜的男宾女客, 盘腿坐在摆满丰盛食物的案几两旁。幕帐前的地毯上立一三脚 架,上立一大镜,地毯中还放满装有丝织衣物筐箱。地毯外一群 人正围着一对青年男女在举行婚礼, 而这婚礼颇为特别,你看 那匍匐跪拜在地的居然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 —— 新郎, 而行将出嫁从夫的新娘却矜持地站在一旁, 仅仅是微倾头身便 算拜了。这种‘男拜女不拜的唐代婚俗是否平等我们暂且不 论,但我们从中至少可以知道唐代一般妇女的地位并不卑贱。 ” 阴氏家族是敦煌地区的大族,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已经有很 多学者讨论过了, 此不再赘述。 大族之间的联姻是一种常见的结 盟方式,阴氏和当权的曹氏也是姻亲关系。
据统计,参与这次庆贺活动的各色人等将近 160 家,至少达 到 647 人。因为文书部分地方缺损, 我们不可能知道确切的数字, 这是仅就文书可以看到的而言。 600 多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刘进 宝《唐宋之际归义军经济史研究》 认为:“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 敦煌约有6000余户,3万余人,平均每户约有 5人。”②这样 我们可以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即阴氏确是敦煌当地大族。
这次荣亲活动, 瓜沙地区的大族似乎都有参与。 从姓氏来看, 曹氏、慕容氏、罗氏、阎氏、索氏、宋氏、氾氏、张氏、陈氏、 李氏等均参与这次盛会。 其中,李氏、张氏、索氏等属于旧名族, 自魏晋以来在敦煌社会就有很大影响, 涌现出很多名人。 李氏曾 经建立西凉政权,而张氏、索氏则先后都担任过归义军节度使, 如张氏的张议潮、 索氏的索勋。 至于后面几个姓氏应该是后起豪 强大族势力的代表。 关于曹氏的族属问题, 有学者认为其不是汉 族,有说是来自昭武九姓,还有人认为是回鹘后裔。其他几个大 族均是汉族。 因此, 曹氏归义军政权可以说是各大族势力妥协的 结果。也就是说,不管是张氏上台还是曹氏上台,处理与敦煌当 地大族的关系始终是维持政权的关键所在。 有些历史事实似乎不 言而喻,阴氏在曹氏归义军后期似乎权势相当大。
二、客人的身份 从与会人员的身份来看,有皇后、太子大师、使君、镇使、 县令、州司判官、乡官、平水、都衙(都押衙)、押衙、都头、 衙前翻头、都知兵马使、马步兵马使、将头、指挥、游弈、营田 使、作坊使、草场使、衙推、通引、主客、库官、虞候、都料、 录事等,大致 27 种官职称谓。
参与聚会的人身份不一,举其身份不太容易辨识者为例: 指挥,军职名。唐中叶后有都指挥使,后唐、后周及宋均沿 用其名,为禁卫之官。宋代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 都指挥使。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称呼, 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判官,隋使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