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碑铭赞文书校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碑铭赞文书校释 敦煌写本碑铭赞文书是学术界研究莫高窟洞窟的营建年 代、开凿过程、塑画内容以及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社会生活、 宗教民俗、世家大族、民族关系等的重要文献资料。已陆续有前 辈学者对这些文书进行了详尽的整理和校录, 由于部分手抄卷的 抄写不甚规范,俗字、误字、脱字、衍字现象连篇累牍,加之写 本抄写时间距今久远,残损严重,部分字迹不易辨认,某些字词 的定形、注释难成定论,造成了诸家释本向难尽善。笔者不揣浅 陋,在研读敦煌碑铭赞文书的过程中,以郑炳林先生的《敦煌碑 铭赞辑释》为基础,参核缩微胶卷及《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 录》诸书,就诸家释本中部分尚存异议的字词用加按语的形式逐 一进行了核实与补正,祈请方家指正。为方便读者翻检,每条注 明在《敦煌碑铭赞辑释》中的页码与行数,如 16?19 即表示第 16页第 19 行。 83?4 沃法雨而火宅温情,拔樊笼而波停黄海。按:“沃” 字不通,核原卷,为“泼”字。“温情”原卷写作“温清”,其 义费解。文献中,“清”可读为去声,“凉”义,通“ ?”字, 如《庄子 ?人间世》:“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 唐代陆德明 《经典释文》 注曰: “清,七性反,字宜从冫。 从渚, 假借也。 ?,凉也。”故此处“温清”当校改作“温 ?”。 “温?” 语出《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 ?,昏定而晨 省。”后世遂以省称的“温 ?”或“定省”来表达晚辈对长辈的 孝情,如《北史 ?裴叔业传》卷 45:“唯少子衍得以常服见之, 旦夕温?。”《法苑珠林》卷 33:“故刘殷至孝诚感,釜庾为之 生铭;丁兰温 ?竭诚,木母以之变色。”此处文中,“温 ?”则引 申为偏义复音词,乃“温暖”之义,传世文献中亦有此用例,如 宋代蔡绦《铁围山丛谈》卷 3:“铉徐出座上,文宝拜竟,升自 西阶,通温 ?,复降拜,铉乃邀文宝上,立谈道旧者久之。” “黄海”不通,原卷“黄”实写作“苦”字。“苦海”与 上句“火宅”皆为佛教用语, 喻指充满苦难的尘世。二词在文献 中亦常对举而出,如南朝梁武帝 《净业赋》:“轮回火宅,沉 溺苦海;长夜执固,终不能改。”《广弘明集》卷 23:“可以 驱车火宅,翻飞苦海。瞻三途而勿践,历万劫而不衰者,其毗尼 之谓欤。”敦煌文献 S.2113 号《唐沙州龙兴寺上座马德胜和尚 宕泉创修功德记》:“苦海停波,定为舟楫”( 313)亦为其证。 83?7 护鹅珠而无玷,孚草继之高踪;无为之理聿修,有为 之功莫驻。按:“孚”字费解,比勘原卷字形,实作“守”字。 “草继”不辞,函咏上下文意,“继”当校改为“系”字。文献 中,“系”有两读,作“打结”义时,读音则与“继”同。而西 北方言中,“系”在表“栓缚”、 “悬挂”等义时亦读为“继” 音,故此处“继”字是受方音影响而造成的音同误写。 “草系” 语出佛教典故,《贤愚经》卷 5载:“又诸比丘,贼所劫夺,以 草系缚。风吹日曝,诸虫唼食,以护戒故,不绝草去。”大意 是说,盗贼为劫掠比丘财物,以草作绳索来捆绑比丘,而比丘宁 受风吹雨淋和蚊虫叮咬也不断草脱身, 是怕违反“比丘之法不伤 草木”的戒律。于是,文献中常以“草系”喻指修为精深的高僧 或僧侣舍身护戒的行为,如《涅盘经会疏》卷 24:“故宁舍身 命,不毁禁戒,如草系比丘。 ”P.4660 号《阴法律邈真赞并序》 : “戒月圆明,非尘不污;人称草系,鹅珠尚护。 ”(142)P.3630 号、 P.3718 号《阎会恩和尚邈真赞并序》:“洁恳五篇,禁约 不非于草系;精闲秘典,包含总览于三乘。( 410)” “驻”应校改作“住”字。佛典中,“住”为常用词,用 来表示佛教徒的修为达到某种境界或禀持某种思想等, 如《大宝 积经》卷 22:“住无为者,则于涅 ?有所分别。”《宗镜录》卷 94:“不尽有为,常修福业;不住无为,深入智渊。”敦煌文献 P.4640 号《吴僧统碑》:“加以知色空而明顿悟,了觉性而住 无为。” (64页)P.4660号《都僧统唐悟真邈真赞并序》:“洞 明有相,不住无为。”( 116 页)等亦可为证。 83?9 既专心而透石,誓志感而随通。按:文献中, “专心” 常解作“一心不二”或“齐心”之义,如《后汉书 ?马援传》卷 24:“初,嚣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于 汝意可,即专心矣。”《史记 ?苏秦列传》卷 69: “大王诚能 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一意,则必无强秦之患。”等。咀味 此处文意,“专心”当表“志向坚定”之义,故其用欠妥。验核 原卷字形,“专”实写作“守”字。“守心”乃佛教常用语,多 形容“守志不移”,如《起世经》卷 8:“守心寂静,多所修行。 ” 《林间录》卷 2:“欲知法要,守心第一。若一人不守真心得成 佛,无有是处。”唐代元稹《分水岭》诗:“君门客如水,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