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鲁登道夫的总体战战略思想及其在德国 “二 战”中的战略实践
一、德国上将埃里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战略思想简述
埃里希?鲁登道夫系德国上将,生于1865年,卒于1937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曾历任西线第 2 集团军司令部军需长 (相 当于副参谋长,负责后勤)、东线第 8 集团军参谋长、东线德军 参谋长, 直接指挥了德军对俄军的坦嫩贝格和马祖里湖会战, 取 得了以弱胜强的重大胜利。 1916年 8月升任德国最高统帅部第 一军需总监(相当于副总参谋长,负责作战),成为德国国防军 中仅次于兴登堡的第二号人物和战争的实际指挥者。 鲁登道夫一 生中撰写过多部著作, 但最具代表性、 最具影响力的是他于 1935 年撰写出版的《总体战》一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该书一直受 到诸多贬抑,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一般对此书持否定 态度,将《总体战》一书作为“号召复仇、号召加速准备新的世 界大战的书籍”和“构成德国法西斯军事学说的重要基础之 一”来加以批判。的确,从政治上讲,鲁登道夫作为资产阶级军 事家的一个典型代表, 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党抱有刻骨的 阶级仇恨。 鲁登道夫极端反动的狭隘民族主义、 军国沙文主义和 对战争的狂热在其 《总体战》 一书中都能得到极鲜明的反映和体 现。然而,但就学术研究的目的来说,从战略理论和战略思想史 的梳理和考察的视角上看, 《总体战》却不失为一本很有价值的 战略思想名著。 本文正是从这样的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简述鲁登道 夫的总体战思想, 并考察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这一战略思 想的战略实践。
鲁登道夫的总体战战略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 《总体战》 一书 中,该思想在“二战”中被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全面付诸实践。 正 因如此,长期以来,在常人的印象中,“总体战”理论似乎是一 种仅为法西斯侵略者和军国主义势力所特有的反动军事理论, 而 与无产阶级军事学说格格不入。 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 因 为“总体战”思想的基本内核并非由法西斯、 帝国主义发明和固 有,“总体战”思想的产生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物质 基础,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军事思想上的 集中反映,是由历史本身的逻辑创造的, 为世界和全人类所共有。 “总体战”理论作为一种战略思想是对人类历史上已发生的 “总体战”战争形态的一种思想上的总结和理论化的抽象。 正如 我国国际战略思想和战略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时殷弘教授所 指出的,从 19 世纪中叶以来“因为民族主义、大众政治和现代 意识形态导致投入战争的兵员数量和经济资源急剧增加, 并且塑 造了总体性的战争目的, 从而使得战争规模突飞猛进, 战争技术 也产生相应的变革。”[ 1] 另外,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突进,战 争技术特别是武器技术出现革命性进展。 正是以上两大方面全部 结合起来, “伴随着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变更, 出现了民族主 义和工业化时代的总体战。”“总体战经过 19 世纪的预演,法 国大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等战争的预演,成为 20 世纪世界政治的头等决定因素。”[ 1]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作 为总体战的巅峰形态,以其极端的残酷性、持久性、破坏性全面 展示了总体战的战争形态、运转方式和波及范围及深度。
鲁登道夫的《总体战》(Total War) —书最早于1988年在 解放军出版社的组织和支持下由戴耀先翻译成中文出版, 2005 年解放军出版社再版《总体战》等一批外国军事名著,译者戴耀 先对第一版做了重新校对和修正, 译文更加准确精炼。 笔者对鲁 登道夫总体战思想的介绍就是依据的《总体战》 2005 年中文第 二版。鲁登道夫的《总体战》一书共分为七章,分别是第一章总 体战的本质、 第二章民族的精神团结是总体战的基础、 第三章经 济与总体战、 第四章国防军的兵力及其内涵、 第五章国防军的编 成及其使用、第六章总体战的实施、第七章统帅。在第一章中鲁 氏根据自己对“一战”的切身体会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指出“一 战”是不同于以往的、 是总体战性质的战争形态。 “总体战不仅 是针对军队的, 也是直接针对人民的。 ”“只有当整个民族的生 存真正受到威胁,全民决心投入战争时,总体战才能付诸实施。 这一特性是由总体战的本质所决定的。”[ 2] 鲁登道夫指出了 总体战的本质, “总体战的本质需要民族的总体力量, 因为总体 战是针对民族的。”更重要的是,根据“一战”的经验,鲁氏提 出“战争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政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政治与战 争指导的关系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战争和政治服务于民族
生存,但战争是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体现。因此,政治应为战争 指导服务。”这样以来,“克劳塞维茨的全部理论应被推翻。” [2] 可见,鲁氏根本否定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政治是目的,战争 是手段,战争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