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说宋诗中的祈雨
一、宰鹅祈雨 宰鹅祈雨,宋诗中有反映。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云:“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又其诗《答郡中同 僚贺雨》云:“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奇穷所向恶,岁岁祈 睛雨。……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而况刑白鹅,下策君勿取。” 范成大诗云:“行(刑)鹅与象龙,聚讼非一理。不如老农谚, 回应捷如鬼。”
因祈雨而宰鹅,主要是取鹅颈部的血。宋诗中亦言及,晁补
之《瀆守谏议韩寿祷雨有应》云:“长 ?u饮井井欲干,白鼍鸣 窟凄风寒,……霜刀不染鹅颈殷,涂龙安享雩舞闲。”黄庭坚《次 韵子瞻与舒尧文祷雪雾猪泉唱和》:“老农年饥望人腹,想见四 溟森雨足。……生鹅斩颈血未干,风马云车坐相及。”此与《文 献通考》所载“刎鹅颈取血置盘中”,正相符。
用鹅祈雨,流行于宋代。《宋会要辑稿》“礼”十四记:元 丰五年四月,“诏附宰鹅祈雨法”。 [1] 用鹅祈雨,作用有二: 一是“鹅”作为牺牲而飨神, 宋强至《集禧观洪福殿开启宰鹅祈 雨道场表》曰:“陈舒雁以圭寸牲,象神龙而作绘 冀零嘉?。” [2] 文中的“陈舒雁”即指以鹅为牲。二是鹅血在祈雨仪式中起到
“验雨”的作用。皮庆生先生说:“所谓的‘宰鹅祈雨法,是 因为前二法(五龙堂祈雨法、画龙祈雨法)祭龙、验雨都与仪式
中所宰白鹅相关。……祭龙祈雨仪式过程中要宰鹅一只, 用来验
雨。祈雨当天将鹅血盛在盘中,坛的四周都有人巡逻。次日寅时, 参与礼仪的人员一同来到白绳外, 由执事者到坛内根据进入鹅血 盘中的事物验雨,此即皇佑祈雨仪式的第四个步骤一一‘验雨 法。” [3] 曾巩《元丰类稿》卷四十《题祷雨文后》亦有类似 记载:“福州元丰元年戊午,自四月甲子至五月辛巳,凡十有八 日不雨,田已忧旱,太守率属吏士分祷诸佛祠迎像能致雨者,陈 之通路,用浮图法为道场,率属吏士罗拜以请。己丑夜四,将为 坛祭龙。庚寅夜三鼓,就坛 l 鹅祭龙。辛卯夜五,就视牲血,以 法推之,当得雨。”
二、虎头骨祈雨 宋人又写到“虎头骨”祈雨。苏轼《起伏龙行》曰:“何年 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 祖。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碧潭近在古城东,神物 所蟠谁敢侮。 赤龙白虎战明日,倒卷黄河作飞雨。”苏辙《久 旱府中取虎头骨投邢山潭水得雨戏作》曰:“邢山潭中黑色 龙,…… 嵩阳山中白额虎,……虎头枯骨金石坚,投骨潭中潭 水旋。龙知虎猛心已愧,虎知龙懒自增气。山前一战风雨交。” 苏辙《春旱》曰:“去年投虎头,叩门用干戈。邂逅一尺雨,岂 复阴阳和。?……恻然上通天,矧此一盘涡。云兴雨随至,父老行 且歌。 ”晁补之《东坡先生移守广陵,以诗往迎先生,以淮南旱, 书中教虎头祈雨法,始走诸祠,即得甘泽,因为贺》曰:“随轩 膏泽人所待,风伯何知亦前戒,虎头未用沈沧江,龙尾先看挂清 海。”
“虎头骨”祈雨,唐代时就有了。 《太平广记》卷四二三引 唐代李绰《尚书故实》曰:“南中旱,即以长绳系虎头骨,投有 龙处。入水,即数人牵制不定。俄顷,云起潭中,雨以随降。” 至明朝,边疆地区仍然残留此俗,据诸葛元声《滇史》载,在大 理国时期,一年大旱,段氏六世孙素英按习俗将虎头投入水潭求 雨,“或献策曰:‘祷雨龙潭须以虎头,投入即雨。素英从之, 果得雨。盖夷俗以虎骨投龙潭求雨,名曰搅龙”。 [4]
三、画龙祈雨
宋诗里还有画龙祈雨的叙写。欧阳修《拜子坑赛龙》道:“嗟 龙之智谁可拘,出入变化何须臾。坛平树古潭水黑,沉沉影响疑 有无。四山云雾忽昼合,瞥起直上空虚。龟鱼带去半空落,雷 ? 电走先后驱。倾崖倒涧聊一戏,顷刻万物皆涵濡。青天却扫万里 静,但见绿野如云敷。明朝老农拜潭侧,鼓声坎坎鸣山隅。野巫 醉饱庙门阖,狼藉乌鸟争残余。 ”诗人把画龙求雨应验后的民情 欢欣,描写得活灵活现。
画龙求雨巫术三国时就有,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载: “吴赤乌中,不兴之青溪见青龙出水上, 写献孙皓 陆探微见
画,叹其妙,因取不兴龙置水上,应时畜水成雾,累日滂霈。” 唐五代仍沿用画龙祈雨术。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冯绍正 画龙”条记:“唐开元中,关辅大旱,京师阙雨尤甚。亟命大臣 遍祷于山泽间,而无感应。上于龙池新创一殿,因召少府监冯绍 正,令于四壁各画一龙。绍正乃先于西壁画素龙,奇状蜿蜒,如 欲振跃。绘事未半,若风雨随笔而生。上及从官于壁下观之,鳞 甲皆湿。设色未终,有白气若帘庑间出,入于池中,波涌涛汹, 雷电随起。 侍御数百人皆见白龙自波际乘之气而上, 俄顷阴雨四 布,风雨暴作。不终日,而甘露遍于畿内。”《全唐文》卷一o 四收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五月壬子 《祈雨敕》 亦云:“时雨未沾足, 宜令河南府徙市。闭坊门,依法画龙,置水祈请,令宰臣于诸寺 烧香。”至宋代,画龙祈雨的方法更具体规范。 《文献通考》卷 七十七载: 朝廷“以画龙祈雨法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