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
鲁迅的杂文,幽默、犀利、辛辣、隽永,嬉笑怒骂,皆成文 章,这些鲜明的特色,都与其运用讽刺的艺术密不可分。讽刺在 鲁迅的杂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讽刺技巧娴熟的运用, 使他的杂文达到了无人企及的最高峰, 而他的讽刺艺术优势主要 是通过夸张、反语、比喻、对比、仿词等修辞手段来实现的,下 面试做赏析:
1、夸张
鲁迅认为, 夸张决不能脱离现实, 是将平常的不合理的人和 事,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出这些人和事的真实来使人觉得可 笑,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如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将“死抱 着文学不放的”第三种人, 夸张地说是“恰如用自己的手拨着头 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这种夸张把那些认为文学可以超越阶级 的第三种人的不符合现实的思想展现出来, 产生了喜剧性的讽刺 效果。再如《偶战》中,为了批判国民党所谓的“正当舆论”, 鲁迅用了绍兴地区一个名叫“群玉班”的戏班, 名不符实, 演戏 没人看的夸张的歌谣将国民党不得人心讽刺得体无完肤。 “台上 群玉班,台下都连忙关门,两边墙壁都扒塌,连忙扯得牢,只剩 下一把馄饨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中国太难改变了, 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 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 ”通过夸张把中国人安于现状的“国民
性”弱点充分地展现出来,给予有力的讽刺和鞭挞。
2、反语
反语又叫“倒反”、 “反说”或“反辞”等, 即“说反话”, 运用和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 带有否定、 讽刺以及嘲弄的 意思,这种修辞格常用于表达愤怒和憎恨的思想感情, 具有强烈 的艺术效果。鲁迅曾经说:“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 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譬如在《纪念刘 和珍君》一文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 的攒射中的时候, 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中国军人杀 戮妇婴的伟绩, 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 不幸全被这几缕血 痕抹杀了”。 这里运用的“文明人”、 “伟绩”和“武功”都是 反语。把帝国主义者称呼为“文明人”, 既揭露出帝国主义者创 造杀人武器, 又批判了军阀独裁用帝国主义枪炮杀害女学生的罪 行。他们的“文明”其实就是野蛮的同义词。 中国军队不去抵御 外来侵略, 而靠杀戮妇女儿童来建立自己的“伟绩”。 帝国主义 者们表面上打着解放全世界的幌子, 其实质是对手无寸铁的学生 施加淫威和“武功”。 鲁迅非常憎恶他们的所作所为, 还用“伟 绩”、“武功”来形容他们,表现了作者极端的愤慨,严控了军 阀独裁滥杀无辜,帝国主义涂炭生灵、灭绝人寰的暴行。
3、比喻
比喻也称打比方, 恰当运用比喻来进行讽刺, 要比抽象的说 理生动、鲜明和深刻。 鲁迅善于捕捉对象的内含继而来表达自己 心中的想法。例如《拿来主义》一文中,他精辟地阐述了对待外 国文化和外国事物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不仅是评论精彩的文艺 论文, 还是文辞绝伦的议论散文。 文中阐述的如何对待外国文化 和外国事物实际也是一个较大的理论问题, 正因为合理精彩地运 用了比喻的手法, 才使得千余字的杂文论述得准确、 清楚、深刻。 譬如,巧妙的用一座旧宅子比喻外来的事物和本国的文化遗产, 继而利用人们对它采取的不同态度, 形象地论述了应当去其糟粕 和取其精华的深奥道理, 又譬如,采用“鱼翅”和“鸦片”举例, 阐明了正确对待外来事物的方法; “看见鱼翅, 并不就抛在路上 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 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 掉,只不过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会当众摔在茅厕里, 以见其彻底的革命, 只送到药房里去, 一供治病之用, 却不弄‘出 售存膏, 售完即止的玄虚”。 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加强了 文章对道理的论述, 还体现了作者的分析和联想能力, 更是辛辣 地嘲讽了腐朽没落的统治者。
4、排比和反复
排比这种修辞格非常富有表现力, 既能增强语势, 又能提高 表达的效果,还可以使表述的内容清晰、明白、透彻。反复这种 手法具有反复强调的作用。 鲁迅的杂文经常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 法,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比如在 《“友邦惊诧”论》 一文中, 因为国民党政府卖国媚外, 屠戮爱国学生, 诬陷学生破坏社会秩 序,产生了“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言 论,针对这一言论首先以铁的事实戳穿反动派诬陷学生破坏社会 秩序的谣言;其次用排比和反复句来讥讽“好像失了东三省, 党 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 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 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这里 用排比逐渐深入地揭示着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以及向 帝国主义邀功请赏的卖国行径。
5、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 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这种手法的根本点是以事实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一EBZ200悬臂式掘进机使用说明书.pdf VIP
- 教学能力比赛-教学实施报告(基础会计).pdf VIP
- 古典文献学第十章 文献的整理 : 校勘与辨伪.ppt VIP
- 学校食堂供应商评价表(参考模板).doc VIP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docx VIP
- 禁毒教育知识培训.pptx VIP
- JB-QB-FS5101火灾报警控制器_使用说明书.pdf
- 2025上半年中级软件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综合知识)》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docx VIP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册).pptx VIP
- 中小学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