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山谷体”中的“变格破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谈“山谷体”中的“变格破律” 黄庭坚在诗歌格律方面的开拓尤见其独创特色, 可以说典型 的表现了山谷体的特征,集中到一点,就是“以文为诗”,“以 文为诗”上可溯韩孟诗派, 但却侧重于古体方面, 黄将古文精神 进一步贯彻于格律森严的律诗, 同时保持律诗的格调。 而在律诗 中打破音节,参以古体之调则直承于杜甫,但杜诗数目不多,且 绝大多数以七律为主,黄庭坚却不仅大量用之,更兼及各体。 1、声律 黄庭坚的诗歌风格,从同时代人起,或褒或贬,论者就多以 “奇”来概括。“山谷之诗,清新奇峭,颇道前人未尝道 处,”“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山谷之妙,在乎迥不与人, 时时出奇,故能独步千古,所以可贵”。这种奇崛风格的代表首 推黄庭坚的拗体律诗。“山谷诗律精深,是其所长也。”“以声 律作诗,其末流也,而唐至今谨守之。独鲁直一扫古今,直出胸 臆,破弃声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钟声和鸣,浑然天成浑 然有吕外意。近来作诗者颇有此体,然自吾鲁直始也”。这里的 “破弃声律”, 就是打破律诗固有的声调格律造成平仄不谐, 以 求奇拗不平。这种拗体又称吴体格,杜南《愁》诗注云“强戏为 吴体。”黄庭坚踵武杜甫,其《题落星寺》四首中一三四都为此 作,其一更被方回称为“此学老杜所谓拗字吴体格。 ”下面我们 以一首黄明确标为“吴体”的 《二月丁卯喜雨吴体为北门留守文 潞公作》为例: 乘舆斋祭甘泉吕,(I I ) 首句句尾就用了古风三平调,对句第三句应平而仄。 谴使骏奔河岳中。 ( III--I- ) 颔联中出句第二字应仄而平,与上句失粘。 谁与至尊分旰食, ( --I--II ) 对句又出三平调。 整首 诗平仄不协, 北门卧镇司徒公。 ( I-II--- ) 运古入律,颇有古风。 黄庭坚拗诗往往用来表达人生感慨, 世事沧桑, 以吐心中抑 郁之气。最为典型的还有那首《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酒浇胸次不能平, ( I--II-- ) 这首诗中平仄完全打 乱,中间平韵换仄韵,已露奇崛之气。 吐出苍竹岁峥嵘。 ( II-II-- ) 首联对句第四字、 六字 应平却仄,应仄却平。 卧龙偃蹇雷不惊, ( I-II-I- ) 颔联出句二、 四字平仄 相反,第二宇失粘,末字应仄却平; 公与此君具忘形。 ( --I-II- ) 对句第二字因出句而失 对,四六字平仄相反。前四句末字都为平声,无顿挫之调,似有 一股郁闷之气憋于心中不得出来。 晴窗影落石泓处, (--III-I )颈联,结联平仄更是完 全打乱 松媒浅染饱双兔。 ( --III-I ) 颈联对句二、三、四平 仄相反,完全失对, 中安三石使屈蟠,( 丨丨——)结联亦是如此。且四句 换仄韵,似乎诗人心中; 亦恐形全便飞去。(丨丨——丨—丨)之气终究屈憋不住,吐 发而出。 平仄交替出现的结构规律, 语言高低长短搭配的均衡都被打 破,这种情况在黄诗中多之又多,正如《诗人玉屑》中所指“于 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这样的诗句在音 调上能产生拗拙古硬的效果,如睹险峰,峻峭瘦硬。山谷拗律不 仅用于七律,亦用于其它诗体, 《荆江亭病起十绝》之二首联中 “维摩老子五十七, 大圣天子初元年”首句末五字全为仄声, 让 人顿生权桠之感。 五绝如《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寺五首》 中“白 璧按剑起,朱弦流水声”,第一句全为仄声,拗硬之极。 2、句法 不仅在声律上力破常规, 以矫以往诗歌平滑熟软之态, 黄庭 坚同时也大大发展了宋调以来“以文为诗”的特点。 如“心犹未 死杯中物, 春不能朱镜里颜”“吾宗端居从五忧, 长歌劝之肯出 游”还有前面所举的“维摩老子五十七, 大圣天子初元年”, 不 仅散文化,且多用虚字, 也使诗歌的风格不再是传统的流美谐婉, 而呈质朴粗硬。兹举黄氏以为平生造语极至的《题竹石牧牛图》 为例:“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垂,御此老觫觳。 石吾甚爱之, 勿谴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 牛斗残我竹”, 首联中, “峥嵘”与“绿”皆以形容词作名词, 代指石与竹, 已逸奇特之 气。第二联中觫觳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避熟而求生。后四句 纯是散文句式, 用古文句式, 且用“之”“勿”“尚”等虚字入 句,别有古枯拗折之趣,萧散联章之神,充分体现了“山谷体” 的风格。 大量的运用虚词、 语气词是黄庭坚“以文为诗”的主要 手段,如“仿佛雅颂之遗风”“此岂小事哉”, 使诗歌避免了平 直板滞,而添宛转回环之趣,扩充了诗歌词汇范围,风格也呈现 出古硬平淡的色彩。 黄庭坚在句法的变化上花样翻出, 丰富多样堪称句法之集大 成。或用问句以造起伏跌宕之势。如“能回赵璧人安在 ?已入南 柯梦不通”,“谁与洗涤怀古恨,中有佳客非孤斟”,或用倒装 句作为强调, 以戒平熟,且在节奏上造成响亮的音节效果, 如“持 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句内句间都为倒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