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国当代人物陶瓷雕塑的创作表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谈中国当代人物陶瓷雕塑的创作表现 引 言 随着西方生活方式、 教育模式的大量引入, 从事陶艺的工作 者基于“民间文化”、 “本土文化”的自觉, 逐渐把传统民族文 化精神与全球背景下的西方现代文明为主导的文化潮流相融合, 中国的当代陶艺逐步发展起来, 并得以在当代陶瓷发展史上发光 溢彩。如今,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急速发展变化,国际资讯的 畅通、文化交流的扩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呈 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当代陶艺将作如何发展; 陶艺媒介的语言如 何和当代艺术生活体验相适应, 又同时具备东方气质和传统文脉 的意义; 陶艺家又如何确立自己民族的文化品格和话语方式, 并 进而确立自己民族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 以上都值得陶艺工作 者的思考。 中国传统人物陶瓷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当代人 物陶瓷雕塑的创造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创新, 创作出富 有时代气息, 而且具备传统精神和东方文化意蕴的极具中国特色 的艺术品。 人物陶瓷雕塑的理解 人作为万物之灵, 是美的主体, 以人的形象为主体的人物陶 瓷雕塑一直是陶艺家们最为钟爱的主题, 而中国当代人物陶瓷雕 塑的创作,很具有东方情境、中国特色。我们很容易从当代陶艺 家们的人物陶瓷雕塑创作中寻找到既有传统情怀又具有当代精 神的,既有对当代生活的关注,又有东方审美情境的艺术品。 所谓人物陶瓷雕塑是以陶或瓷作为物质材料, 塑造可视和可 触的具象或抽象的实体性的立体人物艺术现象,是反映社会生 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利用物质性的陶土和瓷泥, 在窑火中进行变幻和融合, 凝聚艺术 特性于造型创作的一门独特艺术手法。 人物陶瓷雕塑要求陶艺家 体验生活,融入生活, 善于发现生活中最为平常朴实却让人感动 喜爱的对象,并概括、归纳、选择其最有特征的东西进行表现。 中国当代人物陶瓷雕塑的发展及其创作表现 20世纪 8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和现代艺术概 念的大量涌入, 中国的现代艺术渐渐萌发和活跃起来, 人物陶瓷 雕塑的创作突出的是对“传统的恢复”, 其中曾鹏、 曾力运用了 概括的、简约的、夸张的形式语言,创作出具有很强形式意味的 石湾“公仔”系列。 20世纪 90年代前期,陶艺家受到国外艺术理念的影响,又 缺乏理论指导, 只是追求单纯的造型语言, 并没有进行纯粹的现 代陶艺的思考。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热衷于材料本体语言追 求的艺术家,拓展了陶瓷的艺术形式,这期间的人物陶瓷雕塑, 像一股清流, 使中国当代陶艺对人物陶瓷塑造方面呈现出清晰明 朗的发展脉络,寻找到当代人物陶瓷雕塑的“话语权”。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其间必然涵盖了原料工艺(坯料、釉料 等)、成形工艺(注浆、拉坯、印坯、手工等)、烧成工艺(高 温、中温、低温、氧化、还原等气氛)、装饰工艺(贴花、手绘、 釉下、釉中、釉上等工艺)诸多工艺技术以及不定因素。综合原 料、装饰、成形、烧成等工艺考虑,笔者认为中国当代人物陶瓷 雕塑的创作表现有以下几种形态: 从原料工艺角度考虑 用粗质材料以写意手法进行表现 粗质泥料本身的空隙大、透气性好,在成形过程中,随意性 强,干燥后不易开裂和变形, 所以许多陶艺家喜欢选择它做较大 件的雕塑作品和一次性完成的原作。 但因粗质泥料颗粒太粗, 在 深入刻画过程中受到限制, 于是有很多陶艺家对粗质泥料进行精 加工,使之成为较细的泥料, 用雕塑的语言来塑造出可视和可触 的人物形象, 多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 人物的造型风格有的 似乎中国的写意水墨画,有的则近乎工笔。 如图 1 所示的陶艺家吕品昌的作品《阿福系列》,则已经从 学院的严谨转换成一种相当东方式的塑造方法,线与体的聚合、 神与形的抒发都体现了东方主义的美。 作品采用了泥板成形的手 法,在人物的动作、肢体截取和烧成手法上都极为大胆放松。体 积庞大、风格独特、雕塑感强,吕品晶借用民间吉祥寓意的大阿 福形象, 强化了作为一个东方陶艺家的一种东方的塑造方式, 大 片泥片的采用、线条的勾勒,都有点类似中国的水墨画。人物造 像厚实丰满,松紧得益,气韵生动。阿福福态的体态,含蓄而耐 人寻味的面容,赋予了其强大的生命力。英国雕塑大师亨利 ?摩 尔认为:“一件有生命的雕塑,是活生生和有能力的,都应给人 一股由内而外的力量和生生不息的感受。 ”正是这生生不息的感 受,这种对文化的默默垂顾,留给人们深深的思索和眷顾,使陶 艺获得升华,文化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罗小平是中国陶艺家里运用泥片卷捏塑造人物最有感觉 的一位。”罗小平走的是一条最简短的“返朴归真”的道路。 “罗小平的心目中始终浓烈地散发着中国雕塑造型的情感景象, 充满文儒气的人物、 表情木讷的姿态, 是他传统文化深层精神和 当代文化品格的机敏把握。 “罗小平从宜兴壶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