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孔子的为学之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孔子的为学之道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书,是研究孔子思 想及早期儒家思想的主要材料。其书内容丰富,思想博大精深, 既有“学而时习”、“学思并重”的为学之道,也有“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的为教之道; 既有以“仁”为核心的忠恕之 道,也有行“仁”践“礼”的君子之道;此外,还有“为政以 德”、“敬事爱民”的为政之道。关于为学之道,大致从为学的 目的、为学的方法、为学的态度、为学的内容等几个方面作一讨 论。 一、为学的目的一一为己之学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 ?宪问》) 首先,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引用程子的话来解释此句:“为 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此句可以理解为, 孔子说的“为己”是出于自己的内在要求, 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 格,修身养性。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今之学者的“为人”之学,是 浮于表面的肤浅的做给外人看的。 当然对比之下孰优孰劣一目了 然。因此,朱熹又通过引用程子的话说:“古之学者为己,其终 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由此可见,孔子的 为学目的应当理解为“为己”。 此章内涵丰富,隐含了古与今的对比、 为人与为己的对比等。 就古今而言,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其中“古”代表王 道、法度、礼乐、君子等, 与“今”相反。 但孔子并非盲目好古, 他所要复的是礼,是道。他也承认“古”有其自身的弊病,但不 掩其光芒,我们要以古为鉴,隐含对当时天下无道、礼坏乐崩的 严正批判。就为人与为己来说,一个是外在的人我相与之道,一 个是内在的修己成己之道。 显然这里所强调的是内在的修己成己 之道。表面上看来,似乎“为人”比“为己”更符合道德要求, 实则不然。 孔子所谓“为己”并不是一己之私利, 而是个己学养 之成就、人格之圆满。“为人”也并不是帮助别人谋福祉,而仅 仅为了让别人羡慕, 求得别人的赞誉。 正因“为学”最容易陷入 此种“为人”的困境,于是就会偏离正道。 《礼记 ?大学》中讲: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 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我们应当学习孔子的纯粹的“为 己”而学的目的,孔子之学实乃君子的修身成德之学。 二、为学的态度—诚肯的向学之心 态度决定高度,为学亦是如此。 《论语》中表明学习态度的 有很多,总结起来大致分为几类,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自我反省 的态度、谨言慎行的态度等。这些都表现为诚恳的向学之心。 首先,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表现在孔子的知之为知之, 不虚 夸,不装懂的行为。《论语 ?为政》中讲到,子曰:“由!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 ?为政》) 此句是说,学习应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 懂装懂。如果自欺欺人,不懂装懂,那么最终只会糊弄到自己, 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论语 ?子罕》中也提到,子绝四:“毋意, 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子罕》)意为不要刻意去做, 不要固执己见, 想到必须去做。 也就是说, 为学还是要思量周全, 多听建议之后再去行动,坚决不能主观臆测,固执己见。如此, 才是为学的正确态度。 其次,自我反省的态度在《论语》里很常见。其中学而篇中 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学而》)此章主要讲勇于自我 反省是为学的基本态度。 只有经过不断省察的人生才是不断进步 的人生。我们每天面对自己,要不断反省自身。在为人处事的态 度和方式上,自己是否做到了忠信,为人做事尽其全力,与朋友 交往当诚实有信, 传道授业当本于深究习行有得, 是曾子日三省 身的为学境界, 足见其学以修身行道至诚无息。 夫子之学真谛就 在于仁德道义上的自我反省。 正是由于夫子的自我反省, 才使得 中国儒学在哲学上有了本体论上的意义和根基。 因此, 夫子的为 学之道重在反思。 第三,谨言慎行的态度在 《论语》 中则视为好学的表现。 《论 语?学而》篇中讲,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学而》) 君子之志在于学, 其安饱问题已经无暇顾及, 做到这些只是为学 的基本态度。敏于事,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能够敏锐觉察,并不 断调整方向,改正自身的不足。慎于言,则凡事留有余地,是贯 彻敏于事原则的措施保证。 此言德行的发用和践行。 “道”即是 事物所当然之理, 人人都应该遵循之理。 好学之人必当取于正道, 做一个终身向学、自由洒脱的君子。 总之,实事求是、反省自身、谨言慎行最终都变现出了孔子 诚恳的向学之心,也即是孔子为学之态度。 三、为学的方法 稳步前进 《论语》中讲为学的方法的篇章有不少,概括来讲主要有以 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温习内化、 博采众长、 学思并重、 循序渐进。 首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