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走进公民教育实践》教学设计
【背景说明】
在习近平主席大力倡导“依法治国,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的背景下,公民的作用尤为突出。但现实中,孩子们空有一腔热情,难有成功的体验,缺少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成为制约公民教育开展的瓶颈,“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达成学生“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它是我国教育部引进的一项培养合格公民的实践项目,该项目已有二十几年的成熟经验,理论完备、可操作性强。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权利、公正等公民基本概念,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本课就是针对初中生开展的以提升意识、掌握方法、渗透理念为目标的公民教育开题指导课。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公民知识,理解公民教育内涵,掌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流程,明确社区公共问题概念,提出并确立社区公共问题。
2、技能目标:培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的培养,提高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说服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民主、公平、责任、权利等公民意识,增强爱国、守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责任感。
【活动过程】
一、故事启示 提升意识
出示问题:一个大梨,一个小梨,兄弟两人,怎么分呢?如果你也非常非常的需要这个梨,你会心甘情愿的让给弟弟吗?拔高的道德标准和内心的真实意愿发生了冲突,怎么办?大儿子切蛋糕,小儿子优先选择蛋糕。会出现什么情形呢?(PPT出示故事情景)面对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和都想要的东西,你们是愿意孔融让梨呢还是愿意切分蛋糕呢?为什么?
孔融四岁让梨,体现了良好的礼让之风,但生活中,两个孩子都想要蛋糕,而且都想要分得更多,这比较符合生活实际,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我们从小开始培育规则意识,弘扬公序良俗。从尊重我们公平的分蛋糕权开始,慢慢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这就是一个小公民的养成之道。
二、案例引领 了解流程
1、案例引领
PPT出示--全国政协提案案例
小公民也可以有大作为,我们也可参政议政,也可以为我们的国家建言献策,关键是“知行合一”把我们的想法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今天,我们共同分享一件“行”的法宝—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2、微课展示
任务布置:在微课播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他们的成功要素,总结公教育实践活动步骤。
微课播放:宁海中学开通公交站点问题研究
3、流程梳理
教师引导回顾微课内容,总结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流程:发现社区公共问题、
确立班级研究问题、收集问题信息资料、编制班级解决方案、模拟听证、总结反思,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发现社区公问题。
三、提出问题 民主确立
1、提出问题
明确概念:什么是“社区公共问题”?学生答,教师总结。PPT出示社区公共问题概念(社区中存在的和大多数人利益相关并有待政府部门加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身边社区公共问题,并集中张贴展示。PPT出示活动规则(3分钟时间,讨论、确定、书写、张贴)
2、修定问题
班级讨论:以社区和公共问题两个概念界定问题是否符合要求,淘汰不合格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小组修改:重新审视、修正本组的问题并张贴。PPT出示活动规则(2分钟时间,修改、张贴)
3、确立问题
问题解说:问题提出者解说“为什么关注本组提出的问题”,解释问题的重要性、广泛性、迫切性,现场解答同学提问,PPT出示活动规则(2分钟的时间解说, 1分钟时间答辩)
投票确立:用投票的方式民主选择班级要研究的问题。PPT出示活动规则(每人两票,每人可以将两票投给同一问题,也可以将两票投给不同的问题,最后得票最多的问题就是班级共同研究的问题。)
四、总结评价 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笑脸
(2)小组评价:“责任之星”
(3)班级评价:“课堂之星”
评价过程中穿插进行总结收获。
2、总结延伸
确立了问题只是走好公民教育实践的第一步,还有很多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同学们在课下接着完成,老师希望咱们同学们能将我们确立的问题认真细致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用你的行动证明你是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小公民。
《走进公民教育实践》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培养公民责任意识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拓展初中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生活,是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公民素质是依法治国的基石,但现实中,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公共心、责任心等公民意识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公民意识淡薄
学生是公民的一分子,但缺乏公民感,他们对社会的关注不多,对社会缺乏责任心,做事情缺乏主动性,只是生活在个人的小圈子里面,平时只关心和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纽”出永恒之花“扣”启多彩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关注社会 关心家园——设计公益广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剪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包饺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变废为宝玩转旧扑克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学会采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小小灯碗寓意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探究“神秘灵性”的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艺陶雅景塑国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草艺之花正开放 莱州草艺实践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