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诵读?品析?积累”,是诗歌学习的要诀本课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以“读”为线,在读中品析,在读中背诵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可立足于“读”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有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形式:
以诵读为主:集体读──感悟诗歌感情,分组读──体现集体力量,个别读──展示个人风采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品味、鉴赏语言,细节
策略应对:
1.明确学习重点,提示朗诵方法
2.学生鉴赏遇到困难时,老师作好一个示范,破除诗歌鉴赏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3.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前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同学们,爱国是个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多媒体显示):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泉州人。1969年至闽西山区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事农业劳动),1972年返回厦门,当统计员、染纱工、焊锡工等等。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等。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该诗于1976年写成,发表于1979年。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就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她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的未来、对祖国的新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全诗饱含着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投影:
(1)注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ǎ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2.朗读诗歌:与作者达成感情的共鸣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抒情的载体,而诵读则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作者抒发了何种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从何而来,她的希冀存于何方,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诵读加以体会
(1)教师范读(配背景音乐)
(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受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对祖国的深深的理解和诚挚的爱
(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3)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边读边梳理整首诗的思路,然后师生评价
明确:诗人先回顾了祖国贫困、落后的历史,接写祖祖辈辈痛苦的追求,接着写转折时期新生希望的祖国,最后写到祖国对我的养育,以及我愿以血肉之躯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屏幕展示)
板书以下内容:
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总结:本诗感情真挚,全诗的感情由悲哀、低沉向欣喜、高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舒婷以儿女的身份向祖国母亲倾诉情怀,抒发对祖国国的拳拳深情
学生齐读,进一步感知
四、合作探究
1.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能改成其他人称吗?试着用其他人称读其中一节,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并简要分析(“我”究竟指谁?“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
期望效果: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中华民族这样写表达了“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文采这件小事——歌词与作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文采这件小事——歌词与作文》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春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春酒》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