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学案例】李宁的电商战略:潜行与挑战(上).docxVIP

【MBA教学案例】李宁的电商战略:潜行与挑战(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BA教学案例】李宁的电商战略:潜行与挑战(上) 一、引言 2010年李宁发布了新的市场与品牌战略,试图针对更加年轻的消费者提供更加高端的产品与品牌形象。李宁的电子商务在摸索中也已经过了3年,从初始对混乱的淘宝商店整编,到第三方平台如淘宝、拍拍等开设旗舰店和官网,再到如今网店运营外包,线上、线下渠道区隔,实行统一的价格等政策,初步建立了多渠道、多业态并存的电子商务模式。李宁在没有可参考成熟模式的前提下,以集团的“品牌第一、消费者第二、销售第三”为指导目标,在整个经营团队的努力下,网络销售的业务获得稳步增长,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走的电商之路。 2010年又是一个电子商务发展的转折年,是当当、京东商城在巨量风险资本的激励下进入平台纷争最为激烈的一年,不断扩展产品品类,尝试建立物流仓储的信息化能力。在众多电商企业如VANCL、当当等以及C2C购物平台淘宝等带动下,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网上购物,在2010年,用户规模已达到1.61亿,网络购物市场的规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超过97%!在艾瑞咨询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研究”报告显示,服饰已成我国网购第一大类商品,因此传统的服饰企业触网电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毕竟目前网络销售只占整体销售的2%—3%,网络销售的主体也以过季打折商品为主,由于采用强势区隔方式各渠道相安无事,因此还没有触动传统经销商的根本利益,随着线上销售额的增加,如何协调线上与线下的经销商利益依然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即使面对众多的网上经销商,企业自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与外包的众多网店之间的业务比重如何?目前网店业务中多是廉价交易型的顾客占据最大的比重,但各种网店中消费者也各有差异需要采取何种方式来进行统一管理,是否要建立社区来维护网店顾客的忠诚度?经过3年的摸索,是依然坚持当前“外包+多渠道区隔”方式走下去,还是要适当进行变革?在亚马逊、VANCL、京东商城正在大举比拼与革新电子商务模式时,针对传统企业是否也潜藏着一种更加迅猛的电商模式,二线品牌可以基于网络的扩展来超越李宁品牌?前方依然是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基于网络生存的生意方式变得太快,常常一个不小心就会“城头变幻大王旗”。摆在李宁电子商务公司总监翁锦毅面前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他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二、公司背景 1.成长历程 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的创立起始于该公司创始人——一生共获得106块金牌,被誉为“体操王子”李宁。1990年李宁从体操赛场上退役后,在原健力宝总经理李经纬的帮助下,李宁在广东三水创立公司生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体育用品公司,并制定了体育赞助的营销方式与专卖连锁的扩张方式,在李宁第一个产品系列上市之前,就赞助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中国代表团,从而宣告了李宁品牌的诞生。1995年底通过“混合控股模式”和现金补偿健力宝方式,李宁公司理顺产权迎来了其快速发展的时期,并在次年初将公司总部从广东迁往北京,彻底告别了诞生地广东三水,李宁自此成为国内主要的体育用品品牌。1997年的金融危机让李宁公司进入长达两年的低迷时期,李宁公司通过重新调整业务,裁减员工、紧缩营销预算等进行调整。内忧外患的李宁曾寄希望于国际市场,并在1999年成立国际贸易部,以此来保证3年突破10亿元销售目标的完成,但数年困于“10亿元”瓶颈中的李宁一直找不到市场增长的方向。 进入21世纪,国内体育用品行业每年的增长速度约为30%,从2001至2009年之间,李宁保持了平均35%的增长率。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一方面持续成长,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巨头耐克、阿迪达斯的进入以及福建晋江体育品牌如安踏、特步的崛起,李宁发现体育用品行业原本只要开店就有销售的“蓝海”开始变成竞争激烈的“红海”。耐克在2003年取代李宁,成为行业龙头老大。为筹备2004年6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上市,李宁公司提出了新的愿景,“品牌国际化”被纳入公司的经营战略。公司在2006年重新制定了新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是2018年进入世界体育用品前5名,而实现这一目标,海外市场销售额将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在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开设专卖店,赞助其他国家的运动队,但目前国际市场收入占比不到2%,国内市场依然是李宁的重中之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迎来了中国体育用品发展的黄金时期。据中国市场研究集团统计,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产值在短短的3年内几乎翻了一倍,从2009年的592亿美元增至1148亿元。李宁、安踏、特步、中国动向2008年收入或者营业额都实现了同比50%以上的增长,通过奥运赛事赞助与李宁在奥运开幕式的惊艳亮相,2009年李宁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到14.2%,超越阿迪达斯13.9%成为国内第二大品牌,而耐克依然稳居中国体育用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科研服务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科研服务:各项材料辅助指导、翻译润色、专利、数据统计分析、实验外包、课题申报,著作出版,硕博课题毕业指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