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外感病因:;;(三)、六淫的致病的共同的特征:
1、季节性:与季节有关,“时令病”
2、地域性:
3、相兼性—单独致病或两种以上合而致病:风热(寒)病邪、湿热病邪、风寒湿痹
4、转化性:寒邪入里化热
5、外感性:从肌表、口鼻而入
;;;(二)风性善行数变:
1、善行:病位游移不定,行无定处
2、数变: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发病迅速的特征。
由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多急,传变较快,病位不定。
(三)风性主动:人体感受风邪,常常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眩晕、抽搐、震颤等症状。
(四)风为百病之长:
1、四季都有风,外感风邪普遍
2、风邪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其他邪气常常依附于风侵犯人体。风寒、风热、风湿、暑风、风火相煽;寒邪
一、对寒邪的认识:
(一)寒气:
1、本质:气温降低
2、特征:(空气寒冷、万物潜藏、水份难蒸发、物体不易腐烂、天寒地冻)收缩、凝结、潜藏、清冷
(二)寒邪:自然界具有寒冷、凝滞、收引、潜藏等特征的外邪称寒邪。
(三)寒病:感受寒邪所生的病
1.伤寒:寒邪伤肌表,郁遏卫阳
2.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二、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胸闷脘痞,纳差食少、小便短涩,大便不畅
1.含义:
(1)湿为阴邪,湿性重浊,其性类水,故为阴邪。
(2)易伤阳气:由于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其侵犯人体,最易损伤阳气。
(3)湿易阻气机:湿邪侵及人体,为有形之邪,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常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畅等症。;(二)湿性重浊粘滞:
1、重
(1)含义:湿为有形之邪,湿邪致病具有沉重,重着的特征。
(2)表现:沉重,重着不移为??症。
湿犯肌表:周身困重、四肢困倦、头重如裹
湿犯关节:关节重浊、冷痛、肿胀、“湿痹”或“着痹”。;2、浊:
(1)含义:感受了湿邪,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具有秽浊不洁的特点。
(2)表现:各种秽浊之症:面垢、眵多、流浊涕、吐浓痰、大便溏泄、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苔腻、厚、腐,脉濡、滑。
;(三)湿性粘滞:
1、含义:粘滞,粘腻、停滞。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
2、表现:
(1)症状粘滞不爽。大便里急后重,小便不清,舌苔厚、腻、腐
(2)病程长,缠绵难愈:来得慢去得也慢。
如:风湿性关节炎,肝炎
;(四)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含义:湿性类水,质重、性沉,湿邪侵袭人体,具有向下的趋向,易袭下部和阴部。
2.表现:下部、阴部(包括部阴位和至阴(眼)部位)症状为主。
下肢水肿、淋浊、带下、泄痢
;燥邪
一、对燥邪的认识:
1.燥气:是秋天的主气,天气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之濡润,出现秋凉干燥开裂。
实质:空气中湿度降低
温燥:常见于初秋,夏热之余气,燥与温热结合而侵犯人体。
风热症+燥症
凉燥:常见于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
风寒症+燥症
;二、性质及致病特点
(一)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涩、甚至破裂
1.含义:燥邪本身属于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
2.表现:一派干燥不润之状
;(二)燥易伤肺——干咳少痰,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喘息胸痛,鼻干口干
1、原因: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易伤损肺津,影响肺的宣降功能。
2、表现:肺阴津不足之干燥不润症,失于宣降之症。;(四)火热之邪形成的原因:
1、直接感受外界的火热之邪。
2、“五气皆可从火化”,除火邪外的其他邪气侵犯人体,日久则化火,(五气化火)
3、情志刺激日久可以化火:(五志化火)
4、气有余便化火(气郁化火);(三)温、热、火、暑的区别:
1.暑邪:仅见于暑期气温的增高,有明显的季节性(夏至-立秋),没有内暑
2.温、热、火:
①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
②各种邪气皆可从火化,温热则没有这种说法。
③火和热之间,除了有程度上的区别外,还有部位上的区别,火一般用于指局部的热甚,热指全身性的。
④火除了有病理性的火外,还有生理性的火,但没有生理性的温、热、暑
少火——生理性的火(阳气)“少火生气”
壮火——病理性的火(亢盛之阳气)“壮火食气”
;二、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火为阳邪,其性炎上——头面部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耳内肿痛
1.含义:
(1)火为阳邪——实热症:高热、烦渴、汗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