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洒”与“萧瑟”差别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落实,与之配套的新编语文教 材已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和应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 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探究能力, “从不 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促 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这就必然要求教师须对作品进行 深入的解读,形成自己的个性阅读体验。一味地照搬资料, 囿于现说,去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探究能力的培 养”是无法想象的。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獗,余独 不觉。已而遂睛,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啐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 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 处生奇警,表现了诗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 人生理想,是苏词中的名篇 !
我是在去年刚接触到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修”的,当 时读到其中收录的这首词, 心里就很不是个滋味 ! 通行本向来 写作“回首向来萧瑟处”一句硬生生被改作了“回首向来萧 洒处”,不论怎么去读都很别扭 !( 苏教本与人教本在版本上的 差异还有许多, 我并不想就此作训诂的研究 )这两天, 我们对 高二年级进行学科检查,正赶上他们教“唐诗宋词选修”课 本,就连续听了好几节“定风波” ,几节课上,不知是有意 忽略还是无意疏漏, 竟没有一个老师谈到这个问题 ! 在我看来, “萧洒”与“萧瑟”区别大呢,而我们的教师若能注意到版 本上的这一差别,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都大有裨益。
首先,“萧洒”与“萧瑟”写雨势情状有别。汉典解释 “萧洒”为“言人品超逸而不同流俗” ;也可写作“潇洒” 。 结合词中意境当是写雨势纷扬之状。 而“萧瑟”有三层意思, 1、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苏轼在《仙都山鹿》诗中就有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句;2、寂寞凄凉,《楚 辞?九辩》有“悲哉 !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 草木摇落而变衰” 句; 3、稀疏,唐代一叫唐扶的人在《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 岳麓寺》诗中有“萧瑟两鬓吾能髡,逢迎侯伯转觉贵”句。 而苏轼写作《定风波》时处农历 3 月初,风雨黄昏之际,气 候寒凉,有“料峭春风” ,“萧瑟”一词无疑更好地突出了当 时的凄清气氛,比“萧瑟”更能反映当时的环境特点 !
其次,“萧洒”与“萧瑟”写人物心境迥异 ! 诗人在雨中 竹杖芒鞋,吟啸徐行,自是一种闲庭信步的潇洒气度;而回 顾自己平生遭遇的坎坷, 政治理想的破灭, 个人身世的沉浮, 不正如眼前迷茫的风雨吗 ?才华横溢的苏轼,何曾料想自己 会落到如此境地 ?农历 3 月毕竟是暮春时节,即使山间气候 特殊,也不至有太多寒冷, 而诗人反复渲染 “狼狈”、“料峭”, 其实更主要的不在气候, 而在个人心境 !从这个意义上看,“ 萧 瑟”远比“萧洒”更能反映诗人真实的心理感受 !
另外,我们常说,被贬后的苏轼表现了一种豁达超脱的 人生态度;论家谓苏轼在思想上深受儒道释三家的影响。如 果从古代士人对仕途的态度上作对比,也正如不少老师做的 那样,把苏轼与陶潜放在一起,似乎更恰当。但很多人忽略 了一点: 陶潜终究归去, 而苏轼仅仅神往 !作为正统的儒家子 弟,古代大多读书人的理想就是读书入仕,所谓“学而优则 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无数学子无法摆脱的宿命的选择,要 想让他们决然放弃这一理想是很困难的。尤其是从深山走出, 而又才名远著的苏轼 ! 儒道释三家的影响, 其实不是根源, 而 正是他思想上出世与人世矛盾斗争的反映 !这从他的许多词
赋中都可看出。若要比较,我倒更愿意把他与醉翁欧阳修, 与唱“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的范仲淹相称 ! 看似洒脱的 背后其实是深深的遗憾和愤懑不平 ! 从这个意义上看,“萧瑟” 一词写心境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
新教材的编写、推广是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密切相关的, 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的抓手;新课标的落实不是挂在嘴 上的一句话, 而应该真正成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标准 ! 如果 一边唱着新课标一边依旧遵循着沿用多年的旧形式,新教材 的“新”也就毫无意义了。
我想教师备课的着眼点再细致些,鼎新革故的决心再大 些,阅读的功夫再深些,也许教材中的许多细微的东西都能 成为很好的课堂组织的切入点 !
面对新教材,贯彻新课标,教师要有自己的认识 ! 黄务海,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