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音乐_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习华彦钧生平及贡献 2、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 1、熟记《二泉映月》的音乐主题,感悟乐曲委婉凄凉、而略带悲愤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感受力和表现力。 2、了解曲作者华彦钧生平及对我过民间音乐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歌曲,现在让我们一起用眼睛认真地看,用耳朵仔细地聆听! (1)播放歌曲交流感想:听完歌曲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2)试着给这首歌曲起个名吧? 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创设教育环境,学生在听辨中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1、教师介绍有关阿炳的身世,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 (课件展示)二泉映月、锡惠公园、阿炳 2、欣赏《二泉映月》 听赏全曲,由教师引入:想象着自己置身于无锡天下第二泉边聆听盲艺人阿炳为我们演奏此曲,学生闭上眼睛投入地聆听 思考:(1)《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 (2)乐曲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你能来描绘一下场景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分析作品 教师展示交流: 乐段 引子 主题 中段 高潮 尾声 表现 手法 短小 a低沉 b昂扬 c高亢 重复变化 推进乐思 力度强 速度快 音调 平静 情感 变化 一声叹息 沉思 感慨 激动 悲愤 怒号 无奈 1、引子:学生先聆听再随音乐唱一唱,老师展示谱例。 共同分析出:旋律的走向是下行,节奏是前紧后松,力度由弱到强。五个音符构成的短小旋律,表达了作者心中深深的苦闷和叹息。 2、主题欣赏思考:(1)学生聆听分析主题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乐句之间的关系?(2)唱谱例来感受三个乐句的音区旋律、节奏变化特点,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师提示:这位街头流浪的音乐家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孤独地用他心爱的乐器倾诉心中的坎坷、痛苦、不平。(哼唱音乐主题并体验感受) 3、中段欣赏思考:(1)主题中的哪一乐句重复了?是完全重复的吗?(学生唱一唱)(2)你们心中有何震撼?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音乐在不断变化、发展,并层层推进,作者产生了最为愤慨的心情。 4、高潮:激动人心的高潮,命运对他如此不公,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倔强刚毅的阿炳终于发出了激愤的呐喊,这是他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是他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愤怒,是他积淀已久内心情感的全部发泄(播放高潮乐段)。苦难生活也磨练了阿炳倔强刚毅的个性: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向黑暗现实挑战。 5、尾声:乐曲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然而音乐中还有一个更为深情、细腻的尾声,这种意犹未尽的尾声给了我们怎样的遐想?(播放尾声)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欣赏、分析音乐,以及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感受作品的美感。 (三)视唱主题:再次演唱《二泉映月》主题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视唱主题旋律,同时熟记音乐的主题。 三、 拓展延伸: 1、乐曲影响 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民乐合奏、民乐重奏、 小提琴独奏, 弦乐四重奏、弦乐五重奏、歌舞剧等,并作为电影《二泉映月》的主题音乐。 2、社会评价 (1)国内毛泽东主席评价说:“它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很好,要发扬光大之。”周恩来总理也十分欣赏这首乐曲,指示有关部门灌制专门唱片,当作珍贵礼品赠给来访的国际友人。 (2)国际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说着说着,真的要跪下来。1985年美国评出了10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流行乐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 四、小结: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了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以及乐曲的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情调。课后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为什么这位盲艺人的二胡曲会如此引人注目,视之为我国民族乐曲的瑰宝! (设计意图)这节音乐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这仅仅是一个起点。留给学生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民族音乐听众,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还比较好奇好动,那么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在心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