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docx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 ? ? ? ? ? ? ? ? ? ? ? ? ? ? ? ? ? 现代意义的主权肇始于“王权”与“教权”角力的过程之中,一度成为最高、最终、最强并且不可分割的“超级权力”。在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之下,主权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权力的内涵之中,利益的成分大为增加,国家利益成为国家主权之行使、分割、存留、让渡过程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章对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有关理论进行了回顾。我们认为,出于对国家利益之中包括非主权部分在内的统筹考虑,现实地看,全球化既弱化了又强化了国家主权,也即我们关于全球化的第七个理论命题。 本章第一、二节厘清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第三节讨论权力层次特别是主权层次的国家利益,第四节以国际贸易这个历史悠久并且至今尚为国际事务之一大焦点的课题为例,讨论事务层次的国家利益。 第一节 主权 一 主权的含义 在国际交往中,各参与主体大多为主权国家。新中国在成立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外交关系的基础,其中第一条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1]由此可见主权原则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那么,什么是主权呢?根据《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解释,主权就是“构成最高仲裁者(无论是个人或组织)属性的权力或权威,这类仲裁者对做出决策以及解决政治体系内的争端具有某种程度的最终权力”。[2] 从词源上说,“主权”一词源于拉丁文supremitas或suprema potestas,意为最高权力;后来演变成法文souveraineté,用来指在自己之上没有其他权威的政治或其他权威。 关于国家及统治者享有最高权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但是这种“最高权力”与现代主权存在差别。从历史上看,现代主权是随着16世纪宗教运动而提出来的。1517年,马丁·路德对教皇和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提出挑战,得到了许多日耳曼诸侯的响应,迅速传遍中欧,引发了一系列越来越具有破坏性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结束。该条约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一块领土的统治者应该决定该领土内的宗教。宗教作为主要的国内问题,由各国的统治者而不再由外部权威——罗马帝国皇帝或教皇——决定。宗教和政治合一的现象在欧洲不再存在。权威分属于各个国王,主权国家的地位从此确定。[3] 从理论上看,法国古典法学家J.博丹(Jean Bodan,1530~1596)最早提出了系统的“主权”理论。[4]他提出,主权是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持久的、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认为国家是许多家庭和管理它们共同利益的具有主权权力的法律政府,主权是国家存在的原则。他赞成君主主权理论,认为权力的原则来自上帝。对此,霍布斯提出了不同看法,否定博丹的权力来自上帝的观点,认为人们订立契约,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后,便将自己在自然生活条件下拥有的一切权力交给了统治者;该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人们对其必须要绝对服从。霍布斯虽然与博丹在权力来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他还是赞成君主拥有完全、绝对主权的观念。 与君主主权论不同,洛克提出了议会主权论,否认君主拥有主权。他认为,人们在订立社会契约进入社会状态后,把个人权力交给了一个社会性的权威机构,即议会;没有议会的批准,任何人的命令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力。卢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人民主权理论。他认为,人们通过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共同体,每一个结合体及其自身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整个集体,因而主权的实质是全体的意志,主权属于人民,每个人都可以构成主权的一个成员,但主权并不存在于哪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人民作为集体才构成主权者;主权是社会中绝对的最高权力、具有强制性、不受限制、永远公正、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侵犯。 根据《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的观点,从博丹一直到卢梭的主权理论都属于古典主权理论,他们的“传统信条”是“赞成权力集中在既定的中心,认为权力必须是绝对的、完整的、无限的和不可分的”。但是这不符合现代民族国家的特征,因此,他们提出“一个自主国家里的主权的特征在于它是最高的、最终的和最普通的权力或权威”。“主权的首要标志不是(通常体现在君主的)不可分性,而是它的终极性。主权能够清晰地分割为许多成分”,而“丝毫不损害决策的终极性”。[5] 二 对外主权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我们更关注国家的“对外主权”。“对外主权”概念是在“主权”概念提出来以后才出现的,对外主权意味着一个国家不屈从于任何外国的权威,各主权国家一律平等。博丹、霍布斯、卢梭、奥斯汀、黑格尔等从不同角度都曾指出国家应该独立自主、主权不受外来侵犯。直到19世纪末,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具有绝对主权的观念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19世纪末以后,一些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L.狄骥(Léon Duguit,1859~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