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7版八年级下6.1诗词五首(9).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1〈〈诗词五首》学案 《终南别业》 目标: 1 、了解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 反复诵读,感悟诗意,品味其艺术魅力。 3、 欣赏诗歌描绘得优美的自然景色,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释题导入: 《终南别业》通过描写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刻画了隐者形象, 表现出诗人隐居终南山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情趣。 二、 整体感知: 1、 作者王维(世称 ,。与 名,称为“王孟”。但 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神理。 有《王右丞集》。 2、 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4),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乂 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 由于政局变化无常,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 他吃斋 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描写的,就 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 细读品味: 1、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 奉佛教。 2、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写诗人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 自在。“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4、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一一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 然”遇“林叟”,便“谈笑” “无还期” 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 的风米。 四、合作探究: 怎样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 明确:“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 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 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 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 代诗家赞赏,这两句诗便是一幅山水画。 五、 教师小结: 这首诗诗中有画,意境深远,富含哲理。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 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这首五律,通过写诗人自己退隐山林后游山玩水,自由 自在欣赏大自然的闲适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怡乐、 随遇而安 的情怀。 六、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终南别业 中年厌俗信佛教;赏景兴致与乐趣; 随意而行好心情;遇叟交谈忘归期。 一闲适怡乐、热爰自然 《渔家傲》 李活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 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 庭教育。“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 一、欣赏意境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1、 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乂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 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 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 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 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 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 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 看到了天帝。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 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痍的天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 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活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无依,如 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 这就引 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 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 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乂有什么用呢?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 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4、 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 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5、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痈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 出人问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 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二、小结: 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 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 不类《漱

文档评论(0)

177****2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