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铁工程车站及区间设计技术方案总体概述
1.1 设计依据
1.《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03)
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 50490-2009)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2001年版
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8-2009)
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DB33/1036-2007)
9.《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质[2008]216号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
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9.《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0.《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2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2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2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5. 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工点设计DX6-SJ1标段【双浦镇站(含)~海洋公园站(含)】招标文件
26.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工点设计DX6-SJ1标段基础资料《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7.《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
28.沿线现状地形图和地下管线资料
29.投标过程中自行收集的周边地块的设计资料等
30.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工点设计DX6-SJ1标段【双浦镇站(含)~海洋公园站(含)】招标文件补充文件
其他相关国家及浙江省地方规范、规程、规定和相关行业标准。
1.2 设计范围
本标段范围为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双浦镇站(含)~海洋公园站(含),包括双浦镇站(含出入段线,折返线,渡线)、河山路站、凤凰公园站(含渡线)、杭新站、丽景路站、海洋公园站(含配线)共6站及双浦镇站~河山路站~凤凰公园站~杭新站~丽景路站~海洋公园站共5段区间。
本次投标仅对海洋公园站及丽景路站~海洋公园站区间做技术方案,其中海洋公园站站前设停车线,车站位于珊瑚沙河与之浦路之间的冰雪水上世界地块内。车站东西向横穿地块,丽景路站~海洋公园站区间部分也穿越该地块。
双浦车辆段双浦镇站河山路站凤凰公园站杭新站丽景路站本技术方案研究区间本技术方案研究车站海洋公园站振浦路站(不含)
双浦车辆段
双浦镇站
河山路站
凤凰公园站
杭新站
丽景路站
本技术方案研究区间
本技术方案研究车站
海洋公园站
振浦路站(不含)
图1.2.1-1 标段范围示意图
1.3 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
1.3.1 主要设计原则
1. 车站设计应以人为本,必须满足客流需求,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并结合地形条件,综合考虑施工技术、建筑艺术,先进设备和运营管理的现代设计理念,搞好协调工作,理顺各种关系。本着“健康安全、经济适用、简约美观”的原则,以“大气、和谐、精致、可靠”为指导思想,综合协调好车站的各系统功能要求,并有所创新,体现出杭州地铁设计的新理念和新风貌。
2.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并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及施工时交通组织之间的关系。
3. 车站规模除满足远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的需要外,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换乘站应根据远期客流要求、工程分期实施的条件,远近结合,合理选择车站型式、换乘方式及其规模,为乘客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
4. 车站设计,结合杭州地铁公司“车站+物业”的发展模式,尽量与过街地道、天桥、物业开发相结合,综合疏散车站和过街客流。车站的出入口、风亭、冷却塔位置应配合城市道路、建筑、公交的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有条件时应与地面建筑合建。满足规划、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5. 车站设计必须满足客流需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