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xVIP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开课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 2、 了解自西汉其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讲授新课】 一、礼法之争-一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 1、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阅读课本44页第1、2段,完成时间轴,思考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 VS法家 VS 法家 代表人物: 人性观: 治国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的德法之争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筑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我国最早的成 文法,也引起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成文法的意义: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阅读课本44页第3段和45页第2段,完成儒家与法家之争的相关内容 儒法之争 儒家 代表人物: 人性观: 治国思想: 思考:谁的主张会被接纳?为什么?如何评价这两种治国思想? 二、礼法结合-一封建王朝的法律与教化 1、 秦汉时期 礼法对立、律令并行 礼法结合、律令儒家化 2、 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 特点: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之一 目的: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 3、 唐朝法律与教化 法律:删繁就简。《贞观律》一一《永徽律》一一《唐律疏议》 评价: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特点: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 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五刑 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谋反、“谋 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祝诅祖父母、父母者, 流。 ——《唐律疏议》 以《唐律疏议》为例,概括唐律的特点。 教化: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 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 集大成。 4、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阅读课本46-47页,完成下表 法律 教化 宋朝 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 制定的法律多以唐律为 蓝本: 《宋刑统》,《天圣令》 理学的渗透 控制教育与科举;广泛传播,深入族规、 家训之中;行为规范。 乡约的约束 宋以后, 投身基层教 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以《吕氏乡约》 为范本 元朝 放弃唐宋法律,司法实践 援引唐律 明朝 ②以唐律为蓝本制定 《 》 ②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 视“—”,曾数次重修 《问刑条例》,开创了 的体例 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的“六谕”。六谕主 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 . 9 儒学士人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不遵 乡约要受处罚,甚至治罪。_ 清朝 法典沿袭《大明律》, 制定了《 》 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 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用《大清律 例》。 教化百姓的乡约具有 , 并与 合流。 思考:宋朝以后的法律有什么特点? 思考:哪些力量推动儒学向基层渗透? 【当堂检测】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 《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 〃五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 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 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D.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 《大明律》中规定,权势家族犯罪,官吏只得奏闻,不得擅自过问;同时又规 定权势家族不得结党营私、侵占民宅、诱卖良人为女婢,否则罪加一等。这体现 出明代法律( ) A.对平民的保护形同虚设 A.对平民的保护形同虚设 C.权势家族享有种种特权 B.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威 D.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 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 的《圣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 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基层治理C.确立儒学权威D.强化重农抑商 【课堂小结】 习惯法一成文法 秦律引经决狱以经注律唐律疏议 律例合编 ? ?~?—1—I—1 1 1 ?—!— 夏 商西周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魏晋 唐 宋元明清 I 圜汉:礼法2魏晋:I] 唐: | 约律合流 1 开始结合进一步推动礼法结合的典范 德治与法治之争 [ 法律儒家化 【课后反思】

文档评论(0)

134****5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21233020001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